第335页
老大就更不必多说,只冲着他那份对着亲兄弟喊打喊杀的心就绝不可能选他。
余下一众儿子当中,真正能勉强摆上台面抉择的也不过就是老三老四和老八。
老三是读书人心性,文采斐然为人有些清高,手段也偏于柔和缺乏为君之能。
老八也是一样的,一声“贤王”传遍四海,礼贤下士待人宽和,瞧着隐约有些“仁君”之风,可惜这并非眼下的大清所需要的,再则受制于妇人这一点委实令他不喜,膝下无子注定国本难安。
而老四性情刚硬手腕铁血颇有雷霆之风,又是个眼里不容沙子的,谁敢蹦跶招惹上来非得秋风扫落叶不可。
说句心里话,他是不大喜欢这样的性情,毕竟过刚易折,可细想之下却又不得不承认,如今的大清仿佛被他的过分仁慈弄出了一个烂摊子,要想彻底肃清官场还大清一片盛世,大抵也唯有老四才能做到。
再则老四家的弘晖是他打小亲自启蒙教导的,那孩子究竟有多聪慧没有人比他更清楚了,不出意外的话将来必定能接替他阿玛的位子带着大清再创盛世。
真要说有什么令他迟疑的,大抵也就是内宅那点事儿罢了。
身为普通阿哥,独独守着一个福晋过日子他勉强睁只眼闭只眼也就不说什么了,可若做了帝王还如此那却实在不像话。
不过这层不满和迟疑终究也还是被抛在了脑后,一则弘晖已是他认定的皇太孙,有没有其他孙儿出生他其实并不很在意,二则老四家的那份神鬼莫测的本事……或许能够帮助大清福运绵延也不一定。
总而言之,利大于弊。
于是乎,立太子这么大的事他自己就这么愉快地决定了,任凭朝堂上下那群不死心的如何上蹿下跳蹦跶都不能动摇他的决心,倒也不跟那些人费口舌多掰扯什么,只日日将老四和弘晖父子二人带在身边悉心教导,以实际行动表达出了自己的心意。
早就被这老爷子弄怕了的四爷原还惶惶不安,以为又是在布局什么,故而起初时谨慎万分,非得扎一下才肯挪一步,轻易不敢冒头,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的他也发现老爷子是当真在认真教导他和弘晖为君之道。
震惊错愕的同时,四爷不免也略微安心了些,老爷子交代下来的种种差事也不再是那般小心谨慎但求无功无过,而是逐渐开始试探着展露锋芒,以此再三确认帝王的心意。
转瞬两年即逝。
康熙六十岁万寿办得很是隆重,却谁也不曾预料到,两年前的情景仿佛再一次重新上演了——正是举国欢庆之时,冷不丁一道惊雷毫无预兆地再次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