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耽美女生 >剧透历史从八件有趣文物开始 > 第163页

第163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诗经》中记录了周朝的农事,写到“命我众人,庤乃钱鎛”。

大致意思,周王命令众人准备好钱与鎛等农具去务农了。钱鎛,就是铲子、锄头等,农耕生活里的日常用具。

布币中的“布”,与钱鎛中的“鎛”,在古代是同声假借字。

中原农耕地区在铸造钱币时参考了农具的式样,因此称呼布币。

布币最晚起于东周,多流行于周王朝的京畿之地,后来战国的魏、赵、韩等地。

文化底色不同让铸币形制不一样。

区别于中原的农耕社会,东方沿海渔猎的齐国与北方狩猎的燕国使用起了刀币。

各国的刀币形状有出入。赵国本来使用布币,但在与燕国、齐国不断贸易后,也渐渐开始铸造起刀币。

先秦货币,总有四派。

布币、刀币、铜贝币各有历史文化源头,但它们与我们所熟悉的铜钱相去甚远。

流行于中国两千多年的外圆内方铜钱,始于秦国。

它的前身是圜钱。

圜钱出现较晚,在战国中期才被制造出来。其形外圆内圆,状似玉璧。魏国首发,秦国跟进。

初时,圜钱并非主流货币。

随着诸侯国之间的局势变化,除了南方楚国外,其他各国纷纷铸造起了圜钱形制的金属货币。

秦国在铸造圜钱时,从早期的外圆内圆,渐渐变为了外圆内方。

之所以有此形制,有务实的一面,也有象征性意义。

先说技术角度。

明朝《天工开物》里提到铜钱的制作,钱币制作出来后需要锉磨边缘,磨去毛刺与流铜。

以木条贯穿钱币的孔洞固定铜钱进行打磨,而方孔比圆孔更便于固定。

流传更广的则是“天命皇权”理论。

外圆象征天,内方象征地。外圆内方,秦国所制作的铜钱流通到哪里,大秦威仪就散播到哪里。为此,使用起了孔方兄。

随着始皇帝一统天下,货币被统一了。

秦国所创最早的货币法令《金布律》推向大秦全境,官方在法律名义上垄断了铸币权。

秦半两被指定为官方货币。

它的正面,在方孔两侧分别刻着凸起的小篆“半两”二字。表示一枚铜钱重为半两(即当时的十二铢),而由此得名“秦半两”。

布币、刀币、蚁鼻钱全部取缔合法属性。

也是从这一刻起,延续两千多年,直至清末的铜钱外圆内方制式被固定下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