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耽美女生 >剧透历史从八件有趣文物开始 > 第158页

第158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评论区原来只显示文字没有配音,这一集开始却自动配了音,就让观影者被动接受了一波“jī • jī”音攻。

朱元璋注意到水镜右下角多出了一个○,其中写着“ai配音”。

他不了解ai是什么,但听着正在读评论的声音没有一点感情起伏,猜测这种声音不是人类发出来的。

后世能模拟以假乱真的陨石雨,那么搞出不是人的人声也没啥值得大惊小怪的。

他猜测这些技术或许都本集里提到的名词“电子计算机”相关?猜测正确与否,无从证实,而且它也不算太重要。

就如ai不是重点,重点是jī • jī绕口令让人注意到文字注音问题。

在小本本上记下这点,着重做了标记,等看完所有评论再来讨论。

『△月半弯:林语堂发明的打字机确实很先进,但是没有在中国推广普及。内部机械结构越精妙,量化生产越要大量的前期投资,还要考虑到成本与收益比差是否值得大批生产。

林语堂是文学家又不是资本家,他为发明打字机把前半辈子积攒的十几万美金稿费都给搭进去了。好不容易做出成品样机,可是在商业化上折戟。

那时已经是1947年。看年份就知道国内的局势,不指望能哪家厂商能拿出大笔投资。

与此同时,糟心事不断。意大利籍美国工程师声称“明快打字机”是他发明的,被林语堂窃取了。

林语堂在美国申请了这款打字机的专利,但对方污蔑式抢夺发明权的做法给明快打字机本就艰难的商业化雪上加霜。

哪怕是今天,美国公司抄袭或盗用了中国公司的产品设计,要追讨赔偿也不容易。

在美国打官司,怎么可能不遇上地方保护主义。即便最后胜诉,是损失了一大笔的精力、时间与钱财。

二十世纪中叶,在美国打官司也一样。林语堂在一堆乱事与濒临破产的情况下,只能把打字机的专利低价卖给了美国公司。

随着国际格局变化,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美国公司不会再去中国搞大规模投资,这款中文打字机项目最终被彻底雪藏。

¥¥¥¥:其实,20世纪二十年代开始,国内普遍采用的是舒式打字机,一直到六七十年代都在用。

舒震东发明的。没有键盘,而是一大盘排列有序的铅字。需要打哪个字,就在一堆字中寻找,操作杠杆针对性地按下哪个字。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