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耽美女生 >剧透历史从八件有趣文物开始 > 第131页

第131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硝石、雄黄、炭,这些都是大秦能够接触到的原材料。

由此炼制出的爆/炸/物,对于大秦而言虽不能说是唾手可得,努力一番却能研发出来。

果然,朕的直觉没有出错!

这叫人既喜又惊。一种新武器的出现固然对己方有好处,但不能保障不被敌方运用。

嬴政蹙眉紧盯水镜,希望咕咕能说得详细些。

【说回硝石的使用。春秋时期范蠡的《范子计然》中说“消石,出陇道。”

硝石,最初记载为“消石”,是作为一种药物。

方士们以医药角度入手,开始不断研究它的妙用。

初时,硝石(硝酸钾kno3)容易与另一种物质「芒硝」(含水硫酸钠na2so4·10h2o))混淆。

两者长得有些相似,自先秦到南北朝不乏将其错认的情况,导致那个时间段内的古籍记载混乱。

如何鉴别硝石?

南北朝,陶弘景提出一套方法,用火烧去观察火焰的颜色。出现紫色火焰,说明是真硝石。2

如今,我们称它为「焰色鉴定法」,而知道钾元素燃烧出现紫色火焰。

陶弘景提出的方法虽好,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存在困难。

天然开采到的硝石难免含有杂质,比如含有钠元素,这就让火焰会发出黄色光芒遮盖了紫光。

随着方士们不断地炼丹研究,唐朝时期发现了硝石与芒硝的一大区别。前者有助燃性,后者却是加热出水,待水蒸发殆尽就只剩白色粉末。

这下能更好鉴定硝石了。

不难看出在几百年的实验中,硝石成了丹炉内常用药,称其为“阴君”。炼丹术不断发展之际,硫磺占据了“阳侯”地位。

两者经常被放在一起炼丹,难免会发生炸炉现象。

终是有一日,从出错的炸炉配方变为了专为爆炸而炼制的火///药。

需要注意的是古代火///药的威力,它在一开始更多被用作可燃物,而不是爆/炸/物。

即便早就有了炸炉事件,唐朝也有了火///药配方,但直到宋朝初年,其使用仍旧在初级阶段。

自从宋仁宗设立广备攻城作,其中有专门研制火///药的部门。自此火///药的研发速度加快,被逐渐广泛运用到军事战争中。

为什么宋朝之前的火///药威力不够大?

到不了想象中扔一包火///药就顷刻炸毁一片城墙的效果?

一方面是配方比例问题,它在不断摸索中被改进,形成我们知道的一硫二硝三木炭。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