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页
对应到中国,即万历年间开始降温,而在崇祯朝到了谷底。明亡清兴,气温开始上升,而这种上升仍处于冰期之中。】
啥?大明亡了吗?
臣子们正迷茫,却见皇上非但不愤怒而且平静得很,难道是被刺激到习惯了?
水镜:【十七世纪究竟有多冷?一百年的数据,说也说不完,我会贴出可查询的参考文献,感兴趣的朋友自行查看。
这里举几个例子。全球降温的幅度与时间存在差异,因此极端气候出现的时间也有差异。
我们都知道如今广州很少下雪,但在十七世纪的文献中广州冬天时不时主打一个“雪”字。
比如郭裴的《广东通志》记载: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后,广东连年大雪,足见整个中国的气温有多寒冷了。1
长江与黄河流域温度也跌到了两千年以来之最低点。
明末清初,谈迁的《北游录》记载了他从杭州去京城的见闻。其中记录了运河冰封不可通行的时间,有百余天之久。对比现代的五十几天,时长是翻了一倍。
严寒同样出现在西方。1628年,欧洲经历“无夏之年”,顾名思义那年温度低到根本没能入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