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耽美女生 >剧透历史从八件有趣文物开始 > 第68页

第68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在大军好不容易抵达大同的两天后,八月三日又一次开拔,踏上回程。

不论我们现在看这种路线选择有多离谱,朱祁镇就是选择往蔚州方向走。回程之时,天气情况很不好。连日雷雨不停,恶劣天气加重了士兵们行军困难。

没有最荒谬,只有更荒谬。

就在此时,王振又跳出来了,说“既恐蹂乡稼,复改道宣府”。

这会他想起来了,大军路过家乡会踏坏庄稼,必须猛地一个转弯改道去往宣府。

匆忙出征,粮草不足,前方传来惨败连连的消息,回程又冒雨赶路,雪上加霜地遭遇反复改道。

这一系列操作下来,可想而知二十多万的大军有多疲于应战。

此处必须要问,这样反反复复的撤退理由只是文献上记载的那样吗?是王振做主就能几度改变路线吗?

朱祁镇昏聩且愚蠢到这种地步?选撤退的路线,是依照王振想邀请他回家坐坐就走,王振不想家乡农作物被毁就改道?

我个人认为不只如此,赞同一些学者的观点。2

离谱至极的撤退线路选择理由,其背后暗藏着朱祁镇的小心思。

明英宗不甘心就此撤退,他声势浩大地匆忙亲征,怎么能灰头土脸没有一丝成果就逃回京城。

这是奇耻大辱,与他出发前一举拿下瓦剌军的想法彻底背道而驰。

因此,撤退也行的前提是力挫瓦剌军队,哪怕是一小支也好。

朱祁镇没有选择安全的紫荆关路线,而要找与瓦剌军正面对上的那条路。

明军二十多万,瓦剌就两三万。十打一,总能赢。

他并没有任何实战经验,此时用二十多万大军在dǔ • bó,进行一场极度冒进的军事冒险。

王振恰好能找到理由,不管理由多离谱,为皇帝反复改变撤退路线找到了借口。

当然,这绝非说王振没有过错。

他自愿做朱祁镇手中的魔刀,平时作威作福,战时将二十多万大军的性命视若无物。此人之恶,不容洗刷。

对此论点可能有些观众会不认同,没关系,我们求同存异。

即便撤退路线的选择目的存疑,结果都是朱祁镇与王振极其不做人的行为。

没有实力,仅凭着一己喜恶做出决策,对大明国运毫不在意,更对二十多万的大军生死视若无睹。

《孙子兵法》有云:“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朱祁镇正统十四年的御驾亲征,违背了自古以来的行军用兵之道,其结局注定走向了覆灭。

八月初三从大同撤退,中途任意改变线路方向,导致军队被反复折腾。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