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页
大明使团立下大功一桩。
这场胜仗的影响力不言而喻,南洋诸国但凡头脑清醒者,嘴上不说,可心里也默默叫大明爸爸。
一个小小的例子,摄于大明之威,暹罗再也不敢再犯满剌加。
明代所称的满剌加,是今天马来半岛的西南端,靠近马六甲海峡。
它位于印度洋、南海与爪哇海的季候风交叉点。在帆船时代,对海上航行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是季风与洋流。
郑和船队想要顺利下南洋,正是利用了季风洋流作为动力。每次在冬季出发,在夏季返航。船队必定要途径一个地方,正是满剌加。2
洪武年间,尚且找不到对于满剌加的官方史料记录。它首次出现在《明实录》中,是永乐年间的事情。
满剌加的地理位置让它成为印度洋通往南海的咽喉要道。
初时,它却不是大明藩属国,而被暹罗所辖制。满剌加的头领拜里米苏拉每年要给暹罗纳贡四十两黄金。敢不给?暹罗就会出兵攻伐。
大明出使船队必经满剌加,这就给了满剌加一跃成为藩属国的机遇。
朱棣先派遣内官尹庆去往满剌加,给当地头领赐予罗销金帐幔及伞、金织文绮、彩绢等物。
后来,郑和下西洋时,带去了正式赐封诏书,封拜里米苏拉为国王,给以印绶。并且应其请求,朱棣亲制碑文,赐满剌加国镇国山碑铭。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