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页
不论哪一种理解,这种命令一出,好处都是建文帝的,黑锅由手下背着了。
建文帝的这番话,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既要、又要、还要”。
但我们都知道没有绝对实力碾压,想要的太多,反而会什么都得不到。
当时两军对垒,建文帝下达了耐人寻味或者说模棱两可的旨意。
是贪心太过,还是刚愎自负地认为一定能顺利拿下燕王,所以做一做面子工程也无妨?】
此时,宁王朱权忽而出声。他今年十五岁,只比朱允炆小几个月。
话不多,就讲了一句。“黄子澄,我记得他是探花出身,这经史子集学得想必不错。”
既然学得不错,岂会不知汉景帝下旨削藩后,七国乱起。
朱允炆的准备时间远远不比刘启。刘启在七国乱起时,手下有周亚夫。朱允炆用的又是谁?他凭什么硬抗藩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