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页
“嗨,不就是几个小故事,我们听听就行了。重要的是这云羊毛衣确实好穿,也怨不得能得到众人亲睐。”
为首的壮汉把外衣一脱,露出里面有些泛黄的毛衣,拍拍胸脯,“我和你说,自从我穿这衣服走了一路,倒是有些相信牛郎织女的故事,要不然,这薄薄一层,随便一扯就是一个洞的衣服,若是没有法力加持,怎么会如此保暖。你要不要低价买一件,反正你家妻肯定会买的。”
“不会,我妻绝不会自作主张的……”驿卒摇了摇头,只当一个故事,听过也就算了。
他目送壮汉们离开,收拾好驿站,回到茅草房按照惯例给火炉添柴火。
他的妻忽然拉着他说了一堆,最近做毛衣赚了不少银钱的事,除了买药还能攒下不少。
驿卒连连点头,温情地说妻辛苦了,暗忖,自家妻果然与众不同。
然后他看见妻搓了搓手,从后面拿出几件毛衣,腼腆点笑道:“我,我给大母,我们一家都买了云毛衣。不贵,也就比麻衣贵一点。哎,也不知织女何时能重回天庭,太难了。”
而之前反对的大母也一脸认同,甚至还抹了一把泪,道:“这羊毛衣确实又好穿又保暖。也不知寒冬腊月的,他们苦命的孩儿是否还能一家团圆。”
驿卒:“!”
第88章
位于九原和咸阳之间的交通枢纽,羊毛村的名声越发响亮。
毛线、毛衣布匹如火如荼地生产着,少府为节约时间基本不生产成衣,并且下令按人头卖羊毛线的限制,并且有一半的料子得走灵渠、官路平均分配给三十六个郡县。
少府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打压了赚差价的中间商,但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少府限制人头购买毛线的数量,商户们便去附近找农户,出钱让他们帮忙买羊毛线。
比如,在羊毛村和九原之间的一个小村落。
只要你走进这个村落范围,随处可看见大量商户和农户出入。
通常是农户背着一大摞的羊毛线过来,行商们争抢着给对方银钱,然后将购买的料子放在自己马车上,什么时候马车上的料子装满,行商们便会再将马车开走。
过去的泥泞小路,被来来往往的行商走出了足有两米宽。
……
这村落里巷最深处的大宅子。
清晨,早起的老樵夫挑着担子走向里监门,出乎他的意料,里监门并未酣睡,对方正站在一位身穿绸缎的贵族面前核对‘传’。
那贵族身后还跟着四位身形彪悍的家仆,目光冷峻,一个眼神就令人头皮发麻。
老樵夫好奇地嘀咕了一句:“贵族咋也这么早来弄毛线?”
贵人耳力惊人,瞬间看了过来,吓得那老樵夫一缩脖子,不敢抬头。
里监门担心老樵夫蠢笨的言行会得罪贵族,连累他倒霉,先是喝斥了老樵夫一声,让他赶紧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