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页
紧接着惊诧声接踵而至。
“我说这线看着厚,应该比较适合冬季。没想到会这么适合啊!不行,我得赶紧回去,让他们快点和羌族签好协议。”
“别急别急,我看羌族也很乐意!让那些不知情的同僚们再杀杀价。毕竟价格越低,我们大秦黔首们的普及率越高。”
“我看着羊毛线也好制作,毛衣也只需一人用针织就行。只要是家有余粮的黔首,这个冬天都不会被冻死了……”
……
嬴政若有所思地打量着张婴,半晌,忽然一笑:“你这小子,自幼便喜欢墨家。倒还真让你给我带来了一个大惊喜。”
张婴嘴角一抽,什么叫幼?他现在不也才五岁么。
但忽然间,张婴眼珠子一转,高声道:“不是我给仲父惊喜,是墨家给仲父惊喜!”
他都被嬴政夸过无数次,再被夸也不会怎么样,但若是能让大秦重视墨家的工师工匠,才会更好。
因为秦朝隶属官府的工匠工师们的待遇,真的,非常,不怎么样。
首先是工匠,造什么都必须有官府给的许可证“命书”。每造一件器物,都得刻名,责任到人。一旦没达到官府标准,就要给工匠惩罚。
除了对工艺品有要求,对铸造数量也有硬性规定,《均工律》上说,除第一年的工匠只需达到官府规定产额的一半,其余工匠都必须圆满完成任务,不完成被惩罚。
此外,各地官府时不时还要搞月末评比,这可不是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因为评价下等的,不光会被罚钱还要挨打。
这考核制度比后世公务员考试恐怖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