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连董仲舒也服了
哎?
皇帝怔了下,你这前半段还一副要摆事实讲道理,说服朕的口吻,后半段就急转直下,同意打仗了?
转的这么快是什么原因?
董仲舒:“老臣曾几次犹豫,想力阻兵事,但这几日想了又想,打就打吧。
不过臣以为,必须要设置严格的监察制度,防止用兵消耗过大,将银钱都用来打仗。”
皇帝隐约明白了董仲舒的意思。
这老夫子虽然转弯了,但又没全转。
他是打算换种方式。
凭霍去病百战百胜的兵锋战况,且有皇帝大力支持,想拦也拦不住。
若继续拦阻,和皇帝,霍去病的关系日益僵化,只会让事情越来越坏,什么也做不成。
所以董夫子准备换个套路,商量着来。
所谓打不过就加入,大抵是这么个意思。
当然,其中的主要原因,还是经过数月观察,霍去病的不断获胜,提高了董仲舒对打仗的信心,让他改变了初衷。
铁骨铮铮的董夫子,准备当一回墙头草,往皇帝和霍去病的方向靠拢。
一个势力团体中,不能全都是冲锋陷阵的人,必须要有关键时刻能起到提醒,负责刹车的人。
皇帝本身,也喜欢文武协同,能相互制约的大臣群体。
刘彻念头微转,道:“夫子若准备重新出仕,朕可以许夫子出任丞相,或御史一职。”
董仲舒:“陛下可任我为太学之首,当代学宫祭酒,老臣心愿足以,亦可为陛下出谋划策。”
太学之首,就相当于汉时的国立大学校长,当代文脉泰斗。
某种意义上,还相当于皇帝背后参谋团的团长,参与国策走向的议论,斧正皇帝的治国方向。
这个位置对董仲舒十分合适,地位超然,和朝中各派系又不会形成直接竞争,利于谋事。
“对于冠军侯,老臣也是服气的,十七岁……哦,现在十八了,能战场争雄,屡战屡胜者,纵观历史,也唯其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