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辩论
辜鸿铭从小是在马来西亚长大,义父是英国人,后来跟随他们去英国与德国又上过十多年学,直到接近三十岁才来到中国,妥妥的是个受过完整西方教育背景的中国人。
甚至他以前还是英国公民,虽然只是个“二等公民”。
辜鸿铭把《论语》、《中庸》翻译成了英文,水平比早前传教士的版本高出不知多少。
唐文治当然知道辜鸿铭的求学背景,拱手道:“早前晚生正有此意,但听闻先生受雇于京师大学堂之中学副总教习,忙于开学考试之事,故未敢叨扰。”
在这个时代,大学的入学考试是绝对的大事,毕竟清廷并没有摆脱“网罗天下人才为己用”的观点。
辜鸿铭笑道:“考试一事我自有分寸,现在确实闲来无事。你们可带了手稿?”
唐文治道:“当然。”
他取出《英轺日记》手稿,放于桌上。
辜鸿铭直接拿起手稿读起来,但越看眉头皱得越紧:“啧!颖侯(唐文治的字),你真觉得西洋这么好?”
唐文治道:“当然,不然我们为什么要费大力气学习西洋。”
辜鸿铭摇头道:“你们只看到了表,没有看到根,洋人根本就是狗屁!我们可以学他们,但是不能照抄他们,更不能崇拜他们,真正值得深究的,还得是我们的儒学!”
辜鸿铭的说法和当初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很像,但是唐文治怎么也没想到辜鸿铭会直接骂洋人。
唐文治讶道:“鸿铭先生,但现实的的确确是我们三番五次败于西洋枪炮之下,自然是西洋强而我们弱。既然弱,当然要学。”
辜鸿铭却说:“此言差矣!颖侯啊,你要知道,西洋人只能欺负中国人善良不会用火器,但中国人早晚会超越西洋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