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矫诏谋国
霍铮又问道:“那你觉得先帝诸皇子中,有谁可堪大任?
高重好以整暇道:“恩相,唯有远在芷县就藩的安乐侯公子晟可堪大任。”
霍铮皱眉道:“哦?为何是他?难道现在先帝众成年皇子中,就没别的可选之人了?”
高重分析道:“恩相,先帝的成年皇子中,除了九皇子安国君公子修,就只剩下了七皇子公子赭,十二皇子公子倬,十四皇子安乐侯公子晟这三位皇子了,实际上我们也没得选,只能选公子晟,这七皇子公子赭很早就被陛下打发上山修道,立他恐不能服众,何况他也不见得会接受我们的安排,再者,其母族庞夫人背后的庞氏势力也不小,庞氏乃是三晋老士族,在军中颇有些声望,我们不好把控。”
“十二皇子公子倬,此人性情暴虐,喜怒无常,举止轻浮,毫无人君之相,先帝在时,还因万国使团来朝,竟然公然调戏镇南王妃,还因此事被废为庶人,先帝生前也并不喜欢公子倬,此人若继承大位,非国家之福,朝臣们恐怕会更加怀疑我等的动机。”
“公子倬虽然是废人,但其生母李夫人可是后将军李阜之妹,其子李黎为当朝驸马,李家八代为我朝将领,在军中势力盘根错节,庐陵李氏,也是三晋老士族之后,我担心立他为帝便要尊其母亲李夫人为太后,太后临朝称制,到时候恐不能制,其背后的势力比之庞氏,犹有过之。”
高重言下之意,就是站在先帝的立场看,就算是先帝活着,也决不可能立此子为君,何况公子倬背后还有一股强大的外戚势力,就更加不能考虑了。
高重接住分析道:“那么现在就只剩十四皇子,安乐侯公子晟了,恩相您也知道公子晟在京城时就比较受陛下宠信,一度将寸功未立的公子晟莫名其妙册封为长平君,曾经引起朝野上下非议,太极宫事变后,先帝又打破不外封宗室的铁律,册封公子晟为安乐侯,这份恩宠,即便在众皇子中也绝无仅有。微臣大胆猜想,公子晟在先帝眼里,很有可能就是继公子修之后的,储君的最佳人选,我们如果拥立他为新君,至少面上说得过去,朝野上下应该不会太过怀疑,此其一也。”
“这其二嘛,公子晟在朝中除了他舅舅赵刍,基本没有任何根基可言,这赵刍为人刚直,在朝中颇有贤名,又是陛下亲点的辅政大臣之一,我们如果力主立他的亲侄子为帝,他必能为我们所用,站在我们这一边,有了他的支持,我们的改立之举,也会顺利很多。”
“其三,据在下观察,公子晟的能力似乎并不十分出彩,即便继位,相比于安国君,料想也是个庸碌之辈,公子晟的母亲赵夫人早逝,也不存在太后称制干涉朝政的可能,也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掌控朝局,恩相您觉得高某分析的可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