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六章 海贸繁忙
那些被带入大明本土的倭银,只需要道户部容成银锭,摇身一变就变成了银行的储备金。
银行的储备金多了起来,自然便可以印制更多的宝钞。
这些宝钞经过大明商人的手被带到了大明的每个角落,有的商人甚至已经将宝钞带出了国门,最远的已经到达了东南亚一带。
而宝钞一张纸出去,带回来的却是真金白银或者大明紧缺的货物。
而陈堪之所以说这一切都是郑和造成的,原因也很简单。
商道。
郑和打通了商道。
商道是世界各地货币和货物流转不可或缺的道路。
一旦商道打通,物资和货币就能流动起来。
有了皇家珠玉在前,商人们的胆子自然便大了起来。
况且,海贸上的钱朱棣一个人也挣不完,与其便宜了江南的士绅豪族,倒不如将所有商人都拉进来分一杯羹。
这样大明除了朱棣的内库能够富裕起来,国库也能收到更多的商税。
而士绅豪族的压力,在朱棣看来哪都不叫事儿,你士绅豪族势力再大,也没办法约束商人。
更不要说这些商人还是交了保护费的,就算你士绅豪族势力想要对这些商人下手,也得先过了户部尚书蹇义那一关。
蹇义可不是王钝,能够任由他们拿捏。
那是一个疯起来连自己都砍的家伙,钱进了他的口袋,士绅豪族想让他吐出来,除非他们已经做好了两败俱伤的准备。
士绅豪族有这个胆量吗?
想来是没有的。
毕竟,还有一个朱棣在一边虎视眈眈,两败俱伤的情况下,只会便宜了他们眼中的篡位者朱棣。
陈堪眼前这些比去年多了一倍的商船就是明证。
现在户部,士绅豪族,皇家形成了一个三角形,他们之间稳定下来,大明的海贸便也有些畸形的繁荣起来。
但在陈堪眼里,这点畸形也不过是早晚会被时间修正的一道疤痕而已。
毕竟商人的天性就是逐利的,一旦让他们尝到海贸的甜头,太祖爷片板不得下海的禁令也就成了一张空令,被废除是早晚的事情。
在船头上站了半个时辰,陈堪收回了视线。
他刚才数了一下,这半个时辰,光是朝宝船迎面驶来的商船便有六十多艘,这还不包括与宝船同样逆流而上的商船。
陈堪不清楚前宋海贸繁荣时的货物流转速度,但就这样的繁忙程度,他基本上可以确定,远超除了大宋之外的历朝历代,包括前元。
“侯爷,前面是瓜州码头,咱们是否需要在瓜州休息一夜?”
李四的声音惊醒了沉思中的陈堪,陈堪抬头看去,果然看见了大江边上一座小城矗立。
到了瓜州,即便是逆流而上,也只需半天时间便能到达京师,所以陈堪挥手拒绝了李四的提议。
“继续走吧,赶在天亮之前回到京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