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明国士 > 第三百三十五章 特殊的教育方式

第三百三十五章 特殊的教育方式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目送两人走远,朱高燧的眼神忽然闪烁了几下,随后嘴角扯出一抹冷笑。

“争吧,争吧,本王坐等玄武门之事重演。”

自语了一句,朱高燧抬头,看向已经变成一个小点的宝船,喃喃道:“陈堪啊陈堪,你是长孙无忌呢,还是李世绩呢?”

......

“回头看,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是宝船驶入运河的第十天,闲的无聊的陈堪正在舞剑。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一边笨拙的舞着手中长剑,一边吟诵李太白的大作,最后再收获一片恭维的掌声,这就是陈堪这些日子的日常。

离开京师十天,陈堪麾下的宝船已经过了淮河,正式行驶到运河的北段。

这一条运河与通往开封联通黄河的运河不同,那条运河在后世的史书上被叫做隋唐大运河,是由隋炀帝杨广联通了几条自修自春秋战国的水渠修成。

到了唐朝之后,由于关中平原人口拥挤,良田耕地大大减少,光靠关中地区产出的粮食已经不足以养活关中的人口,又再次疏通,用于运送江南的粮食至关中所用。

而陈堪等人现在所走的这条运河,在后世被叫做京杭大运河。

乃是前元时期为了聚江南之财富至大都修成。

元大都,即洪武之北平,永乐之北京。

这条运河,在历史上曾经承担起了整个大明,自永乐至崇祯这两百多年来,养活整个顺天府数百万百姓的重任。

同时,也滋生出在明清之前闻所未闻的槽帮利益集团。

当然,现在陈堪来了,那槽帮自然也就没有诞生的必要了。

走海运,运粮的成本又低,海船能够运送的粮食也远远不是运河上的船只能比的。

不过这勾连南北的经济大动脉还是很有保存的必要的,运人啊,当作名胜古迹开发都是极好的。

至于偶尔袭扰大明海疆的倭寇,待郑和的船队下海之日,就是他们的末日。

更不要说郑和已经证明了倭国银山的存在。

以朱棣这种事属貔貅的性格,只要时机一到,倭国早晚也要成为大明的一个省。

这一切的东西加起来,构成了陈堪舞剑的动力。

没法子,陈堪太开心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