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7页
要人家跑腿,总得哄人家高兴嘛。
收拾好东西,边往临时摊位走,边和李县令商量未来一起振兴驿站的事。
李县令听着他明年要和关内互通有无的计划,整个人都恍恍惚惚。
他张了张嘴,将一肚子的困难阻碍憋回去,点了点头。
万一能行呢?
若是能行,他们北关县也跟着沾光,等他们有钱了,别说多聘几个跑腿的官差,他能把驿站再修大一圈。
卢栩要卖的东西摆出来,时间已经过了正午了,可逐渐变冷的气温丝毫影响不了北关县百姓们的热情。
他们几乎全家出动来街上瞧热闹,好奇地询问布置的四名官差,和被迫搬东西当苦力的虎贲军们:“这是什么?卖吗?怎么卖?什么时候卖……”
越来越像小贩的四人:“什么都有,卖,拿钱买或用东西换都可以,我们大人出来就能卖了。”
“能看看吗?”
“看吧。”
四人将东西铺开。
他们就在县衙正前方摆摊,还有北关县官差和虎贲军看着,也不怕有人会偷会抢。
大人说了,除了要带一半鱼回去,别的东西都能卖,卖的越多,他们回去越轻松。
那还不使劲儿卖?
北关县百姓们打听了一圈物价,震惊了。
在北关县开店做生意的小商贩们也震惊了。
那些日用品全是来自关内,怎么卖的比他们进价还便宜?!
他们蹲在摊位前怀疑人生,不信邪的挨个检查质量。
很快,他们发现了重大问题:“你们怎么卖针?!”
以熊昆为首的四名官差已经形成肌肉记忆,机械式回答:“我们大人是皇商,卖这些是京城批准的,数量有限,谁要赶紧买,哦对,每人限购一根。”
刚想大手一挥就包圆的商人:“……”
等卢栩收拾完和李县令过来,要买要换东西的百姓已经在街上排了长队。
因为各个摊位上卖的东西不同,许多人家为了早点买上,还一家人分别到不同摊子前排队,争取这边买完上那边。
他们看了,东西不多了,根本不够一县人买。
卢栩这次带的全是针对普通百姓的高性价比款,杯碗盘碟都是最常见的素色,布匹也是耐穿耐磨的日常布料,全都讲一个实用实惠,经济划算,从几个镇子换下来,剩的本就不多了。
北关县还聚集着整个西北大多的军户,人数至少是他们北庭县的五六倍,整个一僧多粥少。
卢栩看了看,和李县令商量一番——搞限购!
能多卖一家算一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