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页
王摇霜:“……”
这事态的发展让她始料未及,但仔细一想,也并不是毫无迹象可寻的。
前世“飞舟竞渡”上发生了意外后,义阳王被安排了一位“师”,但他跟士族交恶,没有哪位士人愿意给他当文学,所以直到他出藩,身边也只有一位寒门出身的侍读。
给义阳王安排了训导官后,就像打开了一道阀门,此后皇帝将有名无实的“师”“友”作为一种褒奖士族的手段,陆陆续续地给诸王安排了王师、王友。
王师、王友有没有才学、品德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被赋予了象征荣誉的地位。
至于颍川王,兴许是因为毁容一事,皇帝对她格外纵容,她自请任命颍川陈氏的陈怀志为“友”,皇帝也准许了。
今生的飞舟竞渡还未发生,皇帝便有此安排。表面上看是得知了义阳王与徐谵的恩怨,对弟弟疏于管教而自责,实际上他早有安插耳目到诸王身边的心思,只是一直没找到机会。
眼下大王跟义阳王主动把机会送到了他的面前,也不知道大王此时是否后悔了?
王摇霜试探道:“大王可知陛下选取了何人为大王的文学、侍读?”
“还没选出来呢!不过,选谁又有什么关系呢?”赵商容是不可能作死跟皇帝唱反调的。
让她稍感慰藉的是,文学一般是十日一讲,也就是十天才来给她上一次课、讲解经学、阐释大道。
至于侍读,他们只是陪读、规劝她读书的,再勤奋也是几天才来王府打一次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