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 章
教育局长孟棠之提出,要在高二下学期搞一次社科实践,实践内容主要是学习,参观,动手操作。实践地点有市电视台,博物馆,汽车加工厂,水族馆,体育中心等。
上面的要求是,这一周不允许学校安排课程,认真对待实践项目,所得分数并入会考成绩。
也因此,孟棠之要求阑市所有高中在二月底开学,赶出一周的时间,补课时。
毕竟二月阑市还是有点冷,不适合实践,三月早春转暖,万物复苏,正合适。
但韩春平一想到七天不学习不上课,脑子就嗡嗡作响,社科实践是阑市的项目,但是高考可是全省较量,其他市不会像阑市一样耽搁一周。
她打算让全班选同一个轻松点的地方,然后统一安排线上自习。
至于哪里轻松,任务少,给分高,自然得咨询一下孟棠之的儿子,她不信孟棠之没给薛凛半点消息。
薛凛听完手上动作一停,忽的笑了:“老师,我妈搞这个是为了让大家对大学专业有个基本了解,不至于一头雾水的选择人生方向,你现在这么做,不是公然敷衍了事吗?”
韩春平表情一僵,有些尴尬:“我不是那个意思,咱们班的学生都挺见多识广的,也不至于需要靠这次实践才能了解。”
薛凛收起笑容,但语气还算客气:“老师,咱班不是所有人家庭条件都好,也有特招来的贫困生,他们对大学专业基本没有了解,一般是老师推荐报什么就报什么了。”
不是所有人,都有高学历负责任的家长,丰富的社会人脉资源,开阔的眼界来指导人生方向。
很多人上了大学才发现不适应不喜欢当前的专业,要么花费大力气研究生转专业,要么干脆躺平消耗时光,这都是对教育资源的浪费。
魏惜在一旁听着,不由自主地转头向薛凛看去,他声音和缓低沉,表情严肃认真,谈及正事时,他有种完全不同的气场,那些佻达的,不羁的痕迹荡然无存。
薛凛这些话说的她非常舒服,她很难准确描述这种舒服,大概就是,她是个慕强的人,而薛凛恰巧很强,完美满足了她的一切幻想和心理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