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 举事方略 起义前要回答的几个问题
懂的如林冲、鲁智深等人,早已知晓他们将会立足此地,也全听大官人的指挥。
于是吴用继续:“第二个问题,如何打下立足之地?盐场有配坚甲利兵的护卫过万,北面沧州盐场此地,可先轻取清池县、盐山县。”
“南面无棣盐场,亦有护卫队五千,可轻取无棣县。”
“其后南北夹击,夺取有两万厢军驻守的横海军。最后南北合兵之后调转兵锋,可取庆云县、南皮县。”
“如此,沧州四县一军、棣州一县即无棣县,便尽在掌握之中了!”(含私设,详见作话)
此三年之间,西门卿早已验证,吴用的‘智多星’称号可算名符其实。
此时所说,可行性亦极大。
西门卿颔首:“加亮先生足智多谋,所言有理。”
“此时只定方略,夺城细节稍后再议。”
吴用得到示意,于是继续说:“第三个问题,如何治理攻占之地?攻占一地后,须使百姓依旧各安其业,使农民依旧耕地,使工匠依旧匠作,使商贾依旧往来。”
“自然,百姓之中若有投军义士,也理当收揽。”
吴用思考时乃是以安邦定国为出发点,所思所言尚算长远。
比水浒传原著中,在梁山时所献计策,要更加大气。
当然,这也是实力不同所导致。
梁山上一众人等皆是孤身被逼上梁山的,身无长物,几乎个个穷鬼,无钱无势的。
但西门大官人呢?官居山东提刑所理刑千户,截止目前,跟随投奔的百户十人、兵士近两千!
本人坐拥财富无数,富甲天下,蓄养坚甲利兵护卫两万余人!
虽世人不知,但他确实具有一方军阀的实力。
如此有钱有兵,举事都不必依靠百姓冲锋陷阵。
自然能以安邦定国为出发点,往长远了去看。
吴用这么说,众人自然更没意见了。
西门卿也点头,“加亮先生所言,正是我心中所想。”
于是这一点方略也定下了。
吴用又继续:“第四个问题,之后又该向何处扩张发展?沧州既稳,便可向周边蚕食,直至占领山东,而后向西蚕食河北,之后或继续西进、或南下江南,便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了。”
打仗一事,从来无定数,正是要走一步看一步,眼下还看不清。
西门卿又颔首:“加亮先生言之有理。”
会议厅中,其余人也无有异议。
又确定一条方略,吴用却诚实道出:“至于后面的问题,在下并无好想法,还请大官人示下。”
西门卿表示收到,也未强求,而是环视四周,“诸位呢?可有高见?”
不得不说,西门大官人手下武德充沛,但能出谋划策的文人么,竟只有吴用一人。
……
西门卿等候几息,见众人都默不作声,又时间紧迫,遂自己开口:
“第一,如何管束治军?细节自有林统领和各位千户百户去践行,我只一条铁令:义军所过之处,秋毫无犯百姓!”
“获取的权奸贪腐榨取的财宝,均分三份,一份归被榨取的百姓,一份归兵士论功行赏,一份上缴入库。”
“第二,对民众如何安抚?如刚才所言:行军时入城后秋毫无犯百姓;缴获权奸榨取的民脂民膏,三分之一用于百姓;权奸所占之地,尽数均分给无田贫农。”
“至于官府通过西城所,侵占而来的‘公田’,先暂时由义军统一支配,耕种所得充作义军粮草。等到除尽权奸,功成事达,万民得救时,再行还田于民。”
盐民代表们听大官人之言,是越听越激动!
义军缴获权奸财宝,有他们百姓一份!权奸土地,尽数分给无田贫农!就连被侵占去的公田,事成之后,也会还给百姓!
“另,废除各项苛捐杂税、摊派徭役,只以田地多寡交田赋,以人丁繁稀服正役,除此两样赋役之外,再无税费杂役。”
乱世是掀翻旧秩序,重新分配生产资料,建立新秩序的最佳时机。
西门卿觉得可以趁此时机,拉低一下贫富差距。
“诸位可有异议?”
“没有没有!”
“大官人言之有理!”
“如此甚好!甚好!”
……
在场除西门卿本人以外,再无富人阶级,全都是中下贫民阶层。
而西门卿所思所言,全是在为贫民攫取利益,他们又怎会有意见?
西门卿于是继续:“那么第三,对试图阻挠义军的权奸,该当如何处置?”
“在处置之前,首先要辨别其是否为权奸。具体辨别之法到时可再行商量。我这里只有一个想法以作参考:
义军俘虏官员后,在菜市场公开审判,由百姓控诉罪行或表扬善行。罪行累累者,当场斩杀;过错不大者,戴罪立功;有功无过的好官,征辟授官。”
其他的花和尚半懂不懂,但这第三条,最得他心!
“此条甚好!权奸痛快斩首,好官继续做官!如此可算痛快!”
厅中其余人也深表赞同,以前都是任由好坏不知的官儿来审他们,常受冤屈,往后他们也要来审一审权奸坏官!
好官继续做官,坏官当场斩首,如此真是痛快!
至此,西门卿提出的问题,都已得到回答。
相应地,举事方略也都确立下来,日后都对照行事。
“诸位可还有异议,或者可还有建议?”西门卿最后问一遍。
无人有异议,也无人能说出更好的建议。
等待片刻,西门卿才拍板道:“如此这般,举事方略便就此商定,日后须得严格遵守。若有违者,严惩不怠!”
“得令!”
……
接着,西门卿才说:“时间紧迫,我们来说说,如何在今晚一举拿下盐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