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页
当然,被秘境驱逐都是好的。
更有些可怜的修士,或许就再也没能出来过。
可眼下这般情形……
体修贯来直来直往,此刻不由脱口而出:“难不成是此次秘境之行,竟然无一活口吗?”
“阿弥陀佛,未到山穷水尽之时,还请诸位莫要怀着悲戚之心。”
金禅寺前来的那位方丈念了一声佛号,他的眉毛超乎意料之外的长,眉尾长长的毛几乎要堕到慈眉善目的脸上写满了悲悯超脱。
那体修也自知自己此话说的不对,站在原地面红耳赤地接受来自四面八方的注目礼。
“实在抱歉,是我口无遮拦,之后我再不说了。”
那长眉方丈点点头,宽和一笑:“如今事情还未到最差的地步,施主切莫自乱阵脚。”
众修士不由一起点了点头。
不仅话说得好有道理,神情也好淡然超脱啊!
超然于物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这就是金禅寺的得道高僧吗?
一位长老趁机以此为例,教育自己身边的小修士。
“看到没?这才是能够修道之人……”
小修士小声道:“可是长老,他是和尚,是修佛的呀。”
“嘛!这不是一个道理?”
长老屈起手指了敲了敲小弟子的头顶,教训道:“你观事物,不可只关其表面,而不看起内里。譬如方才这件事,你只看到了什么‘修佛’‘修道’,却忘了在万千年前,鸿蒙开天辟地,又如何有什么佛道之说?正所谓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你呀,需看其根本,摸透其中之内涵,而非仅仅观测表面。譬如这位金禅寺的方丈,显然已经将生死置于度外,从不啰嗦,那不做那些无用功……”
长老借题发挥,唾沫横飞地说了一大串的话,直把小弟子念叨的晕头转向。
然而在下一秒,众目睽睽之下,只见那金禅寺的长眉方丈在原地盘腿坐下,口中念念有词,显然是已经开始虔诚地为秘境中的各修士念经祈福。
小弟子懵懵地抬起头:“……?”
她下意识重复了一遍刚才长老的话,道:“置生死于度外?”
长老:“……”
长老也不禁道:“这是为何?”
他的声音不算轻,起码周围人不必动用灵力也能听得清清楚楚。
恰好长眉方丈念经告一段落。
长眉方丈将眼睛睁开一条缝,斜了斜开口的长老:“这位道长以为,现在靠你可否扭转局面?”
长老毫不迟疑地摇头:“当然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