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耽美女生 >明穿之我爹是朱标番外 > 第884页

第88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藩王们没有人愿意为配合,唯一能想到的人,朱雄英却是诱饵。失败的前例有目共睹,朝廷控制所有的兵马,无人能与之争锋,想动手,想谋反,他们有什么资本能与大明对抗。

没有人一切都是空谈,终究,他们这些人都成光杆司令,生死尽握于皇帝一念之间。

所以,为什么朱至敢说变革就变革,说重分田地那就分了。就是因为不管是为官也罢,为臣也好,他们再怎么联合在一起,手里没有兵的他们,更没有百姓支持,注定他们没有反抗泰定定帝的资本,掀不起任何风浪。

王莽改制把自己作死的结果,不会发生在大明。

朱至知道北平发生的事后,心里也就有了底,明了这回没有人会再敢吱声。

生与死,皆在帝王一念之间的结果便是可以绝对的独断专行,无所顾忌。

虽然朱至知道这样的专权对天下人并不是一件好事,但在改革一事上,这是好事。

今日大明所行的改革,但凡有为民着想之心的人都清楚的知道,这对天下万民意味着什么。

对此,有反对的人,也有支持的人。

朱至在福建推行此法时,有不少读书人俯跪在地,叩谢于陛下和公主。

损上层之利而惠于下层,只有真正心怀百姓的人才能做到。

因而,接下来朱至推广的变革就在无波无澜中完成。

信国公得知福建再无人闹事后也算松一口气,不闹事挺好,不闹事挺好。

等朱至把福建境内的田地分完,信国公那头其实也同样把该建的探查点建好了。

朱至也曾前去看过,毕竟倭国这样小国敢一再犯我边境,伤我百姓,要说朱至没点想法是断不可能的。

毕竟,就这忙着改革的时间,朱至已经让人开始准备船只。

信国公得知朱至那点盘算时,也跟朱至细细说起这陆战和水战的区别,总而言之就一句话,尽快让朱至上手。

朱至是个好学的人,信国公教得用心,她也学得用心,别管是在造船上也好,配置大炮地雷在船上这事也好,就一句话,让懂行的人来。

她是初来福建乍到不错,福建可有不少人早就对付倭寇多年。

朱至照旧按以前的行事风格,砸钱。她只要人建出坚固又迅速的船只,可以击敌于外,也可以防御于外。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