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1页
只是有些事,哪怕朱元璋早早抛出了问题,朱元璋心里也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却因为手里的钱不够,只能按耐住。
关于青楼的问题,就这么一直争着吵着拖着,朱元璋死不放弃,又实在没有人想出好的办法,便硬生生拖到了三年。
洪武十九年,朱雄英和朱至十三岁,且往各地督建烈士陵园成而归。
三年的时间,朱雄英和朱至走遍了燕云十六州,干过的事数之不尽,他们两人在大明的威望达到了无人再敢轻视的地步。
游历归来的朱雄英,连喘口气的功夫都没有,又被朱元璋下令开始参加朝会。
太子之后便是朱雄英,看着越发沉稳老练的朱雄英站在太子身后,父子二人的服饰只有细微的差别,可那神情却相似之极。
不知怎么的,看到朱雄英站在太子的身后,有人控制不住的打了一个冷战。
朱雄英有生以来的第一次朝会,朱元璋看着儿孙两人,那是越看越满意,本来心情不错的人,如今都露出了笑容。
“太孙第一次参加朝会,那就说说看争执了几年的青楼之事,你有什么看法?”心情不错的朱元璋,却问出了让人大跌眼镜的问题。
争执了几年都没有得出结果,也没能解决问题的事儿,朱元璋确定要在朱雄英第一次参加朝会的情况下,为难朱雄英吗?
“屡禁不改,当废之。”朱雄英这会儿正好遇上了变声期,嘶哑的声音似那破烂的铜锣敲出的声音,一开口就难免让人觉得刺耳,有些控制不住的想要捂住耳朵。
但是朱雄英说的如此铿锵有力,明摆着认为,解决朝中官员时常出入烟花之地的唯一办法就是废除青楼。
“之前方爱卿曾经提到过,若废除青楼,楼中女子当如何处置?其中多是奴婢,官妓。安置不好,是要她们死。”朱元璋用不着别人开口,自己倒是先为难起朱雄英。
方孝孺提出的问题是真真实实存在的,实际上想要废除青楼,就必须要解决安置青楼中人的事儿。
“陛下可知西安内的青楼之地已然名存实亡?”让人没有想到的是,朱雄英并没有说出解决的方案,反而问了朱元璋这么一个问题。
可是朱元璋的眼睛已经亮了,“名存实亡。这是怎么回事?给朕仔细说说。”
别说朱元璋好奇了,在场的文武大臣们就没有一个不好奇的。名存实亡的青楼吗?怎么可能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朱雄英莫不是在逗着他们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