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页
太子冲朱至道:“别忘了生意。”
指了周围一圈,有人往来才有生意,如今公祭过去了,接下来该怎么让这一片保持热闹,朱至不能忘了。
“有国子监的学生每月一游,您就放心。我不在,让沈公子接手,怎么把这一片变得热闹,他一个生意人懂。”朱至给太子一颗定心丸,同时不忘推荐一个人,沈彬。
太子不会真把人给了朱至,有事没事也想不起这一位吧?
“你们合作弄的县城怎么样了?”太子没有忘记朱至代表朝廷和沈家有一番合作,结果如何,是不是差不多能看到结果了?
“三年,今年年底有结果了,爹就等着看经济增长的税收吧。”朱至以为太子把这事忘了,没想到正等着。
“你说的,若是没有增长,唯你是问。”太子更须有言在先,朱至可别砸了招牌。
第76章命悬
◎查凶◎
这事朱至是不担心的,生意嘛,只要做生意的人愿意松松手指,带着一县的人富起来是什么难事?
“我记得凤阳有一位县令颇得信国公的夸赞,人就是你当时带到凤阳的,叫,叫”太子又想起另一回事了,只是半天没记起来那一位叫的什么名字。
他不记得,朱至可记得,赶紧道:“他叫舒笙,是个擅长农作的人。本是落榜的秀才,我举荐的他为凤阳县令。会种田的人不代表当不好官,爹不许太欺负人。”
太子亦是无奈,他欺负人,他是想欺负人的那个吗?
只是朱元璋定下八股文,凡朝廷所取之士,都得按八股文的格式录用。规矩既然定下,就没有反悔的道理。
“什么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乱七八糟,把人都框死了。我就问问,爷爷是不是巴不得全天下的读书人都一个德性?除了会读书,会写八股文,其他都不会?”朱至得幸听先生说过八股文,那是听得头都大了!
由此也可以看出,朱元璋是真喜欢把天下人都掌握在手里,读书人读的什么书都要管。
可是,他以为这样就能养出乖乖听话,由他摆弄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