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 第一百一十章
李仲林和万柏涛正在说抓到间谍的事情,听到了杨清的话,两人反映皆是和杨清最开始听到的反应一样。
特别是万柏涛,他对沈婉枝本就充满了感激,现在又听到了这个姑娘做到事情,忍不住也夸赞了一番。
“现在还是几个孩子在帮忙挖红薯啊?怎么不安排驻地的战士过去帮忙?”李仲林想到一个姑娘带着孩子收红薯忍不住蹙了蹙眉。
驻地几千个大男人就这么心安理得的享受着她们的无私奉献?
杨清道,“我也是过去才撞上枝枝她们今天在挖红薯,那些孩子们还是主动去帮她的。”
现在情况特殊,很多地方小学属于想上就上的状态,很多赶上有活的时候老师就会要求孩子们去帮忙干活,不帮忙的还会被有些老师穿小鞋。
在驻地这边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但是孩子们竟然会主动自发的去帮老师干活。
这也足以说明孩子们是真心喜欢这个老师的。
李仲林听完立刻派了一个班的战士过去帮忙。
万柏涛离开之后李仲林又和妻子聊了几句,问了一句,“枝枝小同志一亩地收成几千斤红薯?”
杨清点点头道,“现在还没收完,也是根据挖出的数量预估的,应该会只多不少,那个红薯长得不错,皮色红亮,又大,一苗出来就是一堆。”
边疆这边除了畜牧主要种植的就是小麦水稻和玉米,这些单亩收成都不算高。
土豆对土质要求没那么高,但收成依旧不如红薯。
李仲林想要是能把红薯推广开来种,明年不就是大丰收吗?
“咱们驻地能种吗?”
兵团各师部当年开荒之后上头来了农业科的专家,根据各师部驻地的土壤采样分析,提供了最优产值的种植建议。
比如他们这边的气候就不能最适应棉花,种植的就是麦子,稻谷还有玉米土豆等。
每一年各驻地都会根据种植的东西给上面提供商品粮,他们这边除了粮食还有牧区的牛羊,都是属于要上交部分的。
剩下的就留给驻地自由支配,要是能推广出收成更好的东西这不是解决了每一年青黄交接的时候缺粮的问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