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别
之后,水清走到御案边,从堆起来的折子里翻出一本,递给曦月,说道:“你好久没去过皇庄了,前年皇庄的管事报告朕说,几年前你提过的再生稻,已经种植成功摸索出了完整技术。不过京城气候条件不够好,得去南边再试试。”
“朕就叫你兄弟在金陵的庄子里大规模试种,这是他给朕上的折子。”水清示意曦月打开看看。
曦月急忙翻开,找到记录数据的那部分,看到孙哲远写的“第二茬亩产一石有余,尚有增加余地”时,真是被巨大的幸福感击中了,眼眶都红了起来。
在现代,再生稻的第二茬,用先进的技术,在最合适光照的地方,能有250公斤亩产,如今这落后的时代随便挑的金陵也能有100多公斤,实在是大惊喜。
随做草医的爷爷长大,曦月从小就痴迷各种中草药,水清看她喜欢,专门在京郊的皇庄划了一大片种,她从前逢休沐就去,置身药田里仿佛就回到了乡下的家里,叫她心里能有些安慰。
和皇庄管事混熟以后,也能知道庄子上别的作物种植情况,在看过水稻的种植以后,她把现代的双季稻,再生稻,混作稻等概念和大致种植方法提了出来,虽说都只是些最基础模糊的常识性概念,水清也格外振奋。这其中再生稻虽说条件苛刻,却也最方便试验,就从它开始,在皇庄上试种。
水清不许她下地劳动,可是记录对比改进,再生稻的种植和技术方方面面她都参与了,每周每月好几年,从无到有是像她的孩子一样。虽说最后两年没有跟进,可她心里一直一直记挂着。
曦月深吸一口气,把眼泪憋了回去,笑着恭喜水清:“这不就是陛下的功绩吗?”亩产增加一石是多么了不起的成就啊!
水清眉眼带笑,拿回奏本,放回御案,接着对她说:“再说点能让你高兴的。皇庄里侍候你药田的人,全部跟你去扬州。之前试种双季稻的人,朕也分一半随你南下。一来试种双季稻还是得去南边,二来,你想继续研究双季稻,在庄子里也需要可靠听话的人。你去林家后想理顺下头的人根本不是一天两天,还是朕给你准备吧。”
曦月失笑,试种双季稻是个辛苦活,比单季稻劳作量大很多,还不能保证产量和收入,这是要教她挖林家的墙角呀,看来这几年皇庄亏的陛下也受不了了。不过替陛下做事,林家估计没什么不愿意的,更何况一旦做成实在功德巨大。
曦月面带笑意,盈盈下拜,“那就谢过陛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