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成为王氏后,继女清照上天了(二十九)
在荪歌返回青州的第三天,河北西路,相州,汤阴县的消息终于传了回来。
「大禽若鹄,飞鸣室上,因以为名。」
又是一个意气风发,年仅十余岁的少年郎。
「家中清贫,世代务农。」阑
「聪慧果敢,沉稳寡言,喜读《左氏春秋》《孙吴兵法》,年少便露将帅之才。」
「幸拜大侠铁臂膀周侗为师,学习骑射拳脚,箭术小有所成,能左右开工。」
「天生神力,挽弓三百宋斤,开腰弩八石。」
「为汤阴县百姓所奇之。」
「其父常教之,汝为时用,其徇国死义乎!」
信并不长,短短几句话,概括了少年郎的十五年。
从性情,从爱好,从志向,从武力。阑
的的确确,将帅之才。
荪歌合上信,但愿他此生能走的顺遂些许。
精忠报国,竭尽忠诚,报效国家。
这便是他一生的写照。
终其一生,他都是个纯粹的,豪情万丈,喊出了毕生执念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
只可惜,皇权争夺下,有中兴守成明君之称的宋高宗眼中,那句迎二圣归京阙,如同逆鳞。
在高位者看来,收复失地固然重要,但身下的皇位更重要。阑
于是,悲剧便诞生了。
李清照在一旁偷偷观察着自家阿娘的神色。
悲壮,怜悯,还有遗憾。
不同于秦家大郎,这位汤阴县的岳家郎君,也许拥有波澜壮阔的一生。
思来想去,荪歌依旧觉得这是不可避免的死劫。
饶是秦家大郎身死,也消除不了岳家郎君的既定结局。
他撼动的是九五之尊的位置,以及上位者眼中那虚假的和平与繁荣。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