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造价只比原来提高10,”赵总抢答,“不过,更新设备是一笔额外的投入,但是,设备是一劳永逸的,而且目前市场上没有能支持咱们新工艺的设备,我们研究了一下,可以分别购买零件,再委托设备厂商组装,这样成本不会太高。”
“回头把你们研究出的方案,变成纸质报告交给我,要有具体的数据。”姜糯说。
“好的,好的。”赵总说,“但还有一点,得跟您汇报,咱们这新型电池,需要的原料要求也更高,原本的电池级碳酸锂达不到标准,得需要实验级的,这也增加了隐形成本。”
姜糯:“……”
这叫什么隐形成本,分明是一块不可避免的长期投入。
看到大老板沉默,众实验人员都紧张起来,大家面面相觑,都以为姜总也会像从前那些股东似的,听到成本提高,就不愿意再投入毕竟实验级的原材料,要比电池级的贵得多。
“姜总,”一位老教授模样的白大褂站出来,满面愁容地准备游说,“成本方面……”
“成本方面你们不用担心。”姜糯打断他,“我来想办法。”
这不是瞌睡就有人送枕头么,兴旭正好还有一项提纯的专利闲置着。
第一百五十章
“真的?”老教授激动道,“您真的能想出办法?”
“武教授,我试试吧,技术是一家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您和您的团队辛苦了这么多年,做出的成果,我不能浪费。不过,”姜糯没把话说死,“商业是要讲究盈利的,原材料的问题,我只能说尽最大努力。”
“谢谢,这样已经很好了!”整个科研团队都有些兴奋,从前碰壁太多,他们还是头一回得到资本的认可。
等姜糯走后,老教授就立即组织大家把所有实验数据整理出来,以便向姜总汇报,并且又组织了新课题:进一步在生产实践中压缩成本的可行性。
接下来,姜总要回到姜氏集团总部,开高层会议,开完会再去兴旭肯定来不及,便干脆给总经理褚乐打电话指示,让他出面,把那位老张总返聘回来。
交代过这件事之后,姜总便投入到其他事情中,毕竟手里的工作多如牛毛,即便不用亲力亲为,只是挨个考察一遍,也足够他忙得不可开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