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卤油豆腐、炸藕夹
“大姐好福气,令郎读书,来日中个状元,您就是诰命了!”
旁边的江茴:“……”
为了做买卖,你可真是扯谎都不带眨眼的。
那妇人瞧着比她还大,师雁行竟笑吟吟喊人家大姐,顿时将对方哄得心花怒放。
后面又听到什么“中状元”“当诰命”的,越发喜得浑身发痒起来。
“你这小娘子倒有些见识,可不就是这么个理儿!”
师雁行又问:“就是不知令郎在镇上哪家学堂读书,您说给我知道了,回头我也说与乡亲们听,也叫他们见识见识大城气象。”
那妇人早被哄得晕头转向,便是个有问必答。
原来朝廷重视读书,每镇必有公学。
只是那公学不收钱,也请不来好先生,久而久之,便寥落了。如今就有收束脩的私学应运而生,早有本地秀才或是乡绅开馆,每年择些个孩童教授,且不说有无天分,少不得赚些束脩。
若撞大运遇见千里驹,自然皆大欢喜。
便是遇不到,也没什么好遗憾的。
那妇人一行说,师雁行在心里一行盘算,末了又笑吟吟冲她招手,神秘兮兮道:“大姐,不瞒您说,我们娘儿几个素来最仰慕读书人,奈何是女儿身,又无兄弟。如今见了您,便是十二分投缘,少不得做些事情表表心意。
这里有个团购的法儿……我想着您也是个大方的,固然不差这几个铜板,可焉知其他人不稀罕?
不如您去同书院的家里头问问,若也有想要卤肉的,只要能一次凑够三十块,我就给您照五文钱两块,他们八文钱三块,如何?”
这年月,读书是极其耗费银钱的事,笔墨纸砚,哪样不要钱?更别提还要交束脩。
故而大凡能将孩子送去私学念书的,家境必然富裕。
且又关系到来日前途,少不得叫学生吃好喝好,便十分舍得花费。
这卤肉汤汁是关键,平时卤一斤是卤,卤三斤五斤十斤八斤也是卤,何不多做些来卖?
并不多费时日,让一点薄利,换来走大量,合算的很!
那妇人旁的罢了,唯独一听“五文钱两块”,且只有自己与众不同,双眼就是一亮。
他男人在铺子里做账房,赚得确实多些。奈何读书太烧钱,每日她也是精打细算。
这几日儿子偶然听人说起卤肉,她就买了与他吃,一次至少六文钱,一个月可不是小数目,端的头沉。
若果然能便宜……
那妇人暗自计算一番,当即拍着胸脯保证,“小娘子说话算话,且等着吧!明儿我就给你拉起那个什么,哦,团购的人来!”
师雁行又专门去小衙门告诉了他们,日后每次要超过一斤,都能便宜点儿。
若懒得算钱,也可以赠送卤蛋、腐竹、油豆腐什么的。
卤肉利润可观,但资金积累还是慢了些,谋生可以,发财不够。
如今略打出去了名声,师雁行就想走一走量,进一步扩展市场,把资金盘活。
手头宽裕了,才好进行下一步。
老杜等人赚的虽然多些,可这白给的便宜送上门,不要白不要,就定了换赠品。
郑平安不差钱儿,并不在意这点儿,言明不用便宜。
“你只隔三差五弄些新鲜玩意儿,给我尝个头茬就罢了。”
哼哼,等他尝新鲜了,回去让老头儿猜去!
这就叫近水楼台先得月!
师雁行笑眯眯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