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我岳父是李世民 > 第八百九十五章 劳动的智慧

第八百九十五章 劳动的智慧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李治浑然不知,皇后与陛下已对他的人生作出了规划。

让张柬之去国子监入学是一件很头疼的事情,李治一边安顿李慎在崇德殿好好读书。

又急匆匆去请孔颖达老夫子帮忙。

“听完晋王殿下与张玄弼定下了四年之约?”

刚与父皇说过这件事,见过张玄弼之后,前前后后不过两个时辰,现在孔颖达老夫子也知晓了。

说不定长安城内都在传闻此事。

孔颖达又道:“晋王殿下能与大儒之流走得近,是好事。”

李治叹道:“怎么听着像是一件坏事。”

谈到了张玄弼又想到张柬之,;李治一手撑着下巴道:“还请孔颖达老夫子,让张柬之入学国子监。”

“张柬之?”孔颖达抚须道:“老夫看过他的策论,满口夸夸其谈,不着实际。”

孔颖达老夫子也是科举的阅卷人。

李治不知道那家伙到底在考卷上写了什么策论,又道:“他现在弘文馆读书。”

“本来国子监的名额就不多,既然晋王殿下答应了此事,若不办好恐又会被张玄弼这等大儒名流拿出来说笑。”

“嗯。”孔颖达抚须沉吟道:“那就请晋王殿下将自己的名额让出来给张柬之。”

李治欲言又止,心中一横还是答应了这件事。

拿着国子监的文书交到张柬之的手中,李治叮嘱道:“这一次要是科举再落第的话……”

“某家去西征军。”张柬之信心百倍,“既不能入仕就入行,某家熟读兵书,统兵三万不在话下。”

李治拍了拍他的肩膀道:“你可真是天赋异禀。”

身边有个痴迷读书的李慎,又有个天赋异禀的张柬之,再有一个整日与不良人为伍的狄仁杰。

李治觉得自己的生活很疲惫,好想回骊山。

关中纷纷扰扰,长安城十二县很忙碌,骊山要建设两千亩的书院,这件事至今没有着落,有许多人认为骊山野心太大,这件事多半又会无疾而终。

李承乾虽是太子,他来到高陵县之后,开始与这位县丞一起做事,与县丞一起修缮沟渠,一起用饭,与乡民畅谈。

太子离开东宫有一个月了,陛下也没有将其召回的意思。

赵节与纥干承基两个东宫右率的统领看着当今太子吃力地扛起一个麻袋,脚步缓缓移动,两人心中同情之。

太子殿下亲耕农事,很是感动人。

赵节暂且放下了对纥干承基的成见,低声道:“你说陛下还会不会召殿下回去。”

纥干承基依着一棵树而立,回道:“陛下对太子殿下是寄予厚望的,不用太久就会召太子回去。”

“是不是太子殿下做错事了,才会被罚到这县里来?”

“端是不会,这些年太子一直严于律己。”

于志宁是东宫右庶,自从太子从东宫搬到了这里来,他也跟着来了。

与赵节,纥干承基等人不同,于志宁是文官,早年前又是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深受陛下器重。

据说此人很快就要升迁中书侍郎,是个默默无闻做事的人。

来到高陵县之后,于志宁开始安排村子里的治理,他治理得颇有成效。

东宫众人对于志宁很是信服。

于志宁对俩人道:“你们不该在这里议论太子。”

赵节笑着回道:“卑职这就去安排护卫。”

纥干承基知道得罪不起于志宁,也悻悻离开。

高陵县还要再开一个肥皂作坊,现在肥皂的秘方不值几个钱,因现在的肥皂很便宜,一块肥皂只要十钱。

只要当地县丞允许,各县都可以开辟肥皂作坊。

李承乾将麻袋堆放起来,他坐下来歇息,擦着汗水道:“肥皂在关中不值钱,可运送到关外价值可以翻几倍。”

于志宁回道:“殿下,肥皂运送到河西走廊需要几日?”

李承乾回道:“半月。”

于志宁又道:“那么运送到河西走廊需要多少本钱?”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