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九章 郑国渠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郑国在河水上游用木料修筑成木笼,填进巨石,形成石囷,大量的石囷排列成堰骨,有三四里之长。
使河水到这里减速,沉淀河水中的粗砂,引细沙入水渠。如此一来,既可以解决水渠中含沙量过多的问题,还可以用于灌既农田,降低耕地的含碱量,改良土壤,起到肥田的作用。
这些河泥是非常肥沃的,下游的百姓每年冬天都会挖河泥肥田。
“从明年开始,我贺兰郡将拥有和中原一样饶沃的土地。”乐间激动的说道。
如果说栗腹好歹还懂一些水利,就算没有郑国帮助,靠时间磨,早晚也能将运河建好,那乐间就是真的一点不懂了。
郑国的到来对他来说不亚于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毕竟贺兰郡治理好了,也是他的政绩。
父亲的光环太大了,在燕国的时候,别人就一直说他父亲乐毅怎么怎么样,连他昌国君的称号也是继承父亲的。
来到赵国,乐间不想自己一直笼罩在父亲的光环之下。
“想多了,这只是主河渠,就算挖通了,也就走走船只。想要灌既农田,还要开挖辅助的灌既水渠,包括一直通到田间地头的小沟渠,还差得远呢。全部完成,至少还要两三年的时间。”郑国没好气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