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六章 酒是好东西
赵括没办法去区分哪些有孩子要养,哪些没有孩子要养,但是那些孩子又不能不管,只能这么做,让他们自行选择。
等到土地重新划分之后,大家有了土地,去修路的人就少了,一般只有附近的人参加,远的就没办法过去了。
虽然修路赚的钱比种地还高,但是土地才是根本。
之后赵括也就将高到离谱的工价砍了一半,回归正常水平。
在这种亩产下,百姓大部分的时间都要投入在土地上,剩下的时间受于交通的限制也没办法距离家庭太远。
如果不是有几十万俘虏支撑,除非赵国强制性征发百姓,否则别说五年,就是十年也不可能把官道普及到县。
“同时,将百工之人的最低俸禄,上调到与官员相同。并且,从今以后,凡官员俸禄提升,百工之人俸禄也必须提升,力度不得小于官员。这句话要立法,刻在刑鼎上。百工之人从五十五岁可以归家养老,每个月领取工作时期的六成俸禄,直到去世。”
官本位下,想要提高百工的地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赵括能够保证自己活着的时候百工会受到尊重,但是自己死后他无法保证。
没有权利的百工很有可能撑不了多长时间,就会被官僚彻底踩在脚下,沦为蹂躏的对象。
想要改变这个局面只有两个办法,一个是让百工获得和官僚抗衡的力量,另一个则是改变上层认知,让大家重视百工。
两个办法赵括都在努力,通过壮大墨家和医家,来庇护百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