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节
子孙给父母长辈请安是一种规矩,所以哪怕乖孙抱到他们院里来教养,早晚都要回二房给父母请安。
天好时,孩子很快便会回来。天不好时,总会这样那样的耽误很久才会回来。
这些年因为请安而生的病便已经不计其数,他却总没放在心上。
想的无非还是那句‘家和万事兴’。
如今,再不能那样下去了。
再不尽早做出决断来,要么是这个乖孙被嫡母害死,要么就是聪明的乖孙懂得反抗进而,进而
夏佳郡主如此对待庶子,不外乎家产和荫生名额。所以为了不挑战人性的丑恶,赵老爷子从来没想过要将赵萧过继到大房。
只是不过继到大房,又不能留在二房,那这个孙子将来要何去何从?
赵老爷子为官多年,能在风云变幻的朝堂玩的风生水起最后急流勇退可见这人的本事。
他要是存心想要干点什么,总能想到办法。
这不,人家在书房坐了半个时辰,就想到了一个不能说好,却也不能说坏的办法。
他给他和赵老太太凭空硬造出一个三儿子来。
这个所谓的三儿子出生没多久便夭了,因此无人知晓这件事。
赵家的族谱添上一笔,回头将这个乖孙过继到这个儿子名下。
既保住了孙子,也脱离了老二家的控制。
至于脱离了二房,这孩子将来继承不到一点财产的事,赵老爷子并未放在心上。
多大点事呢。
他们老俩口的私房虽不及一分家产,可却能保证乖孙衣食无忧几十年。
至于之后怎么办?
好女不穿嫁时衣,好男不吃分家饭。他相信他的乖孙还不至于靠着那点财产为生。若真如此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心里有了主意,赵老爷子便出门去了赵氏族长那里。先找了族长悄悄将这事说了,然后俩老头又背着人开了祠堂将那个起名为赵东越的嫡三子写到族谱上。
既然开了一次祠堂,赵老爷子也没多犹豫,也没跟他二儿子和老伴商量,便先将赵萧这个名字写到了赵东越的名下。
外面的事办清楚了,再回来办家里的事也不打紧了。
等赵老爷子从族长家里回来,便听说夏佳郡主威武霸气的将滚烫的粥都泼在了他乖孙身上,当即气得一佛出世,二佛生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