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节
道官道劝说道:“陛下必定知道国师事忙,所以才不来打搅,国师今日不妨早些休息,明日还得起来准备祭祀之事。”
温惊梅安静一瞬,颔首道:“也好。”接着道,“稍后把摆在外头的棋盘收下去。”
天气并不冷,但夜风里依然有着某种沁人的凉意,室内的灯盏被服饰的人移走,他闭上眼,却没能入睡。
或许是因为夜色已深,青南宫中又格外寂然,在窗外有灯光遥遥而来时,温惊梅立刻敏锐地感受到了,他心中微动,随后披衣起身。
那些灯火停在外头,随即寝殿外传来叩门声,一个十分熟悉的声音响起:“朕记得国师一向戌时以后才休息,今日怎么歇得这样早,是太过劳累了么?”
——能不请自来,还能来的如此态度自若,温惊梅便是没认出对方的说话声,来人的身份也不辨自明。
温惊梅庆幸自己提前披上了外袍,亲自过去给皇帝开门:“臣近日无事,所以早早歇下了,青南宫已经熄灯,陛下怎的……”
温晏然微笑:“正是要熄了灯才好。”
听到此话,温惊梅剩下的言语便全然止住,一时不知该如何答话才合适。
温晏然并不等人回复,向身边人一招手,内侍依次入内,捧着一个被锦布所罩住的托盘。
某种馥郁的果香飘散在空气当中。
天子亲自将锦布揭开,将竹炭丝小心细致地接在铁线上。
所有人都未曾想到,原本黑色的炭丝刹那间发出了明亮的光芒,让人移不开眼,仿佛星星从苍穹上轻轻落下,落在了青南宫内,落在了年轻君王的眼中。
就在温惊梅目不转瞬地看着面前的光芒时,温晏然柔和如夜风的声音就在他耳边响起。
“这就是朕想给你看的‘灯’。”
这是电灯第一次在大周亮起,却绝非最后一次,温惊梅每一回瞧见,都能想起当日在青南宫隽永夜色中,所绽放出的灿烂光芒。
近来宫中有传言声,天子有心向学,常去寻找国师,跟对方进行一些文学方面的交流。当中还有一个小插曲,就是皇帝特地令人将池塘中的青蛙全部清到了他处,理由是担心蛙鸣的声音过分响亮,会影响青南宫中人的休息质量。
作为皇帝,温晏然想写什么东西,自然有宫中舍人代劳,不过对于她本人的文学造诣,不管是同时代人还是后世之人,大多都持肯定看法,这一点在史书上也有所体现,“四月,(帝)至太康,做宫调《夜寻梅》”。
第173章
温晏然与温惊梅共同站在夜色中,一同注视着面前的灯光。
在她眼里,这只是一盏再粗陋不过的电灯,放在现代的话,大约只能算是儿童益智类手工玩具的级别,然而与此同时,这也是大周的第一盏电灯。
竹丝碳化而成的灯丝具有高电阻的特性,所以才能被加热到极高的温度,发出亮光。温晏然其实能够找到钨矿,但比起钨丝灯来说,竹子的获取成本显然要低得多。
面前这盏柠檬竹丝灯在明亮程度上就跟蜡烛差不多,至于成本,差得其实也不是很大,大周用的蜡烛都是蜜蜡,不管是从产量看,还是从价格看,都是绝对的奢侈品,柠檬灯所涉及的金属材料虽然昂贵一些,但能够重复利用,考虑到柠檬的产量不多,用橘子替代也是可以的。
这盏灯并不能维持太久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