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节
粮食放上去,是他们称好的100斤,没错。
这就奇怪了。
成果正好奇的时候,轮到大玲子交公粮了。
本来排在她面前的大玲子,因为帮忙他们搬东西,倒是把自己排到成果后面去了。
大玲子家装粮食的袋子放上去,收公粮的人立马说:“80斤。”
“这咋可能。”大玲子说:“在家称过的,足足100斤,一点错都没有,怎么到你这里就只有80斤了?”
“你家的称有错,要再补20斤粮食。”收公粮的人说:“要么补粮,要么补钱。”说着还用细竹筒戳烂装粮食的口袋,弄了点的粮食出来看:“你这个是二等粮,得补40斤才成。”
交公粮分为一、二、三等粮食,一等粮食只要交100斤,二等120斤,三等140斤,这是一直以来的规矩。
“胡说,这明明是一等粮。”大玲子在和收公粮的人争执时,排在后面的人说:“快点啊,我们还等着呢。”
他们好像对秤不够,还有粮食局的人把一等粮说成二等粮的事情,并不觉得奇怪,甚至有种习以为常的感觉。
“二等粮要补,你要是不补,我们不会收你的粮食。”收公粮的人脾气变得特别不耐烦:“你快把粮食拖到后面去,不要妨碍我们干活。”
在他们赶大玲子的时候,成果立马说:“她和我一起来的。”
收公粮的人立马笑着说:“既然和你一起,那这粮食我就先收下,下回再补也成。”
成果当然没有这么大的面子,收公粮的人害怕周义军呢。
很快大玲子的粮食被人从公斤秤上搬下来,抬进了粮仓里,后面排队的人立马把粮食放到称上。
这也是刚好的100斤,但却比大玲子装的那袋粮食大了不少。后面交公粮的人也都是100斤,袋子也鼓鼓囊囊,看着也比大玲子和成果家的大。
成果这时候哪能还不知道,交公粮里面有门道。
但看交公粮的人都一脸习以为常的样子,也没站出来指出这里面的猫腻。
咋指正啊?
被多收的都闷不吭声,难道让她这个没被多收的出来跳脚?到时候说不定吃力不讨好,还会被倒打一耙。
但是成果心里也奇怪呀。
她就问周义军:“爸,收公粮的事儿,一直是这样的吗?”
成果以前好吃懒做,在村里半大孩子为了能吃饱饭,都要下地干活的时候,她就能安安稳稳的在家吃饱了睡,睡饱了吃。
就更别说来交公粮这种辛苦活,成果以前从来不干,嫌弃稻谷上有灰灰刺,剌皮肤。
可谁知道现在一来,就发现了这种不公平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