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五四章 虽然联合王国亏了
几天之后,朱靖垣收到了一封父亲的回信。
朱靖垣下意识的以为,是关于天竺事务的问题和讨论。
结果看了之后才发现,问的是世界另一边的事情。
附带而来的文件里面,还有一封巴拿马皇庄掌柜朱迪锦,殷洲运河工程大工王金鹏,两人共同签署提交的报告。
经过五年多的建设,殷洲运河即将完工了。
当然,由于工程本身格外巨大,结束的过程也会比较漫长。
现在工程规模已经开始缩小,越来越多的工程区域逐步进入检查清理状态。
预计将在今年七月份的时候正式全部完工。
目前执行的最终建设标准,是水深二十米,河底宽度一百二十米,水面宽度三百米。
双线通航,也就是两条基本平行的运河。
如果只看单线运河的建设,其实在一年以前就完工了。
也就是说,这条运河在去年就已经通航了,是双线工程建设工程持续到了现在。
即便如此,这个速度已经非常的恐怖了。
在原本的历史上,法国人修了六年,搞了一个烂摊子。
美国人接着修了十年,才完成了一条狭窄的船闸式的地上运河,还把山谷变成了湖泊。
最多只能通行五万吨左右,宽度不超过三十三米的船舶。
现在大明人搞出来的殷洲运河,与历史上的那个巴拿马运河相比,就是一个庞然大物。
其实逻辑也很简单,首先是朱靖垣直接把法国人和美国人栽跟头的地方给列出来了。
然后是王金鹏拿着朱靖垣的提醒,做了非常详细和稳妥的勘探以及工程准备。
这时候的大明还拥有世祖皇帝留下的先进的大型工程管理理念。
还有朱迪锦的独树一格的后勤管理和经营方案的支持。
为了节省资金,让战俘劳工自己开荒种田,搞了了自给自足的建设方案。
最后就是殷洲战争中抓到的八十多万战俘劳工,加上二十万左右的大明工人和工匠了。
整个工程进行到现在,陆续死亡的工人数量越有两万多人。
不过基本没有高强度劳动死的,绝大部分都是热带疾病导致的,而且大部分都是本来就身体比较虚弱的老人。
而前世的巴拿马运河的劳工只有四万多人,劳工数量上就直接差了二十多倍。
现在的大明还有了前世法国人和美国人没有的更多的工程机械。
种种因素叠加起来,让大明仅仅用了五年多的时间,就完成了这项超级工程。
工程即将正式完成,几个重要的问题也摆在了朱迪锦的面前。
这些劳工以后怎么安排。
当初,为了激发这些战俘劳工们的工作积极性,朱迪锦当初向朱靖垣申请,给劳动积极的战俘劳工发放巴拿马藩国国民身份。
朱靖垣的接受了这个建议,允许朱迪锦给出正式的承诺。
朱迪锦知道朱靖垣并不希望这些人留在大明,所以非常努力的控制了身份发放数量。
不过管理经验丰富的朱迪锦同样明白,这种奖励如果发放的太少,激励效果也不会好。
所以持续五年的不间断工作之后,陆陆续续发出去了差不多二十万身份。
朱迪锦不想食言,所以这二十万工作积极者肯定要留下来。
所以问题在于剩余的六十多万人应该怎么处理。
这六十万人之中,只有少部分愿意按照当初的承诺,离开巴拿马前往北方的墨西哥。
这些人基本都有过贵族身份。
但是绝大部分普通的战俘劳工都想要留在巴拿马。
因为过去这五年多的工作,这些底层泰西人完全熟悉了大明的管理方式。
虽然大明人确实对他们充满了歧视,但大明人在管理上,在对待工人的态度上,相比他们自己的同族泰西人要文明太多了。
在这里工作了五年,他们竟然没有看到几个被打死的工人,累死的工人数量也很少。
绝大部分时候都能吃得饱,而且几乎可以算是绝对的安全。
在这里的生活条件,在这个时代可以算是不错了。
关键是比过去在南殷洲打仗要好太多了。
所以他们想要留下来。
朱迪锦本人也想要留下他们,这些人都是用熟了的工人发来。
可以给个居留权,用来在在巴拿马继续开荒和建设工厂,干活卖力的再慢慢给国民身份。
但是驻地建同样知道,朱靖垣不喜欢外族,所以要专门请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