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复国 > 第126章 杂事

第126章 杂事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赵英很温柔地把脸颊贴着丈夫,道:“杨义仁丧妻不久,就想到另聚新欢,想来是生性凉薄之人,还是姐夫和郎君最好。”

“我可没有你说得这么好。”

“不,我的郎君是天下最好的郎君。”

“我有很多不能说的隐秘。”

“谁都有隐秘。”

侯云策肚子忽然响起了一阵“咕、咕”的声音,紧接着,赵英肚子也发出了“咕咕”声。因为赵皇后突然生病,两人错过了安阳宫午餐。此时早已过了吃饭时间,两人情绪稍好,肚子自然出来提抗议。

这数声“咕咕”来得如此突然且不合时宜,赵英羞赧地道:“郎君定是饿坏了,走,我们吃饭去吧。”

走到屋外,院外阳光满地,赵英心中有些惭愧,大姐病重之时,自己竟然还有心思吃饭。

侯云策和赵英出了门,远远候着的管家紧走几步。道:“大厅里有一个人自称是右拾遗杨徽之,说是节度使旧识,已在大厅里等了好一会了。”

“快请。”

侯云策又向赵英介绍道:“杨徽之是老朋友了,我在郑州开办书院之时,他便负责书院的具体事务,现在官居右拾遗。”

赵英道:“杨徽之也是大梁城有名的人物,我怎么会不知道呢?”

显德二年初,侯云策带着富巩、陈猛、陈猛等人到大名府迎娶赵英,杨徽之也在迎亲队伍中。杨徽之到了大梁后就停下了脚步,参加当年科举考试,结果中了甲科,同时登第者十六人。

此次科举考试,因为主考官的问题受到了众多非议。林荣听到流言后,亲自面试登第的十六人,面试后,只有杨徽之、李覃、何严、赵邻四人被林荣选中,严说、武允成、王汾、闾邱舜卿、任惟吉、周度、张慎徽、王翥、马文、刘选、程浩然、李震等其余十二人被林荣以艺学未精为名,一起勾落,令其苦学之后再来。

这在当时是轰动天下的大事,杨徽之、李覃、何严、赵邻四人因被林荣选中而名扬天下,杨徽之一飞冲天,成为众多读书人的榜样。

杨徽之先任集贤校理、著作佐郎,深受宰相范质器重,升任右拾遗。右拾遗是个七品小官,是专为监督、规范皇帝行为而设立地谏议官员,但是因其长期跟随在皇帝身边,位小而权高,右拾遗的发展前途不言而喻。

有客人来,赵英自去用餐。

侯云策进入大厅,见到杨徽之,高兴地道:“一别近两年,仲猷风采依旧,可想煞为兄了。”

杨徽之是建州浦城人,家世尚武,少年以文才闻名于江南,是文武双全之人。他眼高于顶,看不上据有江南的李氏,来到中原后却生活所迫揭了书院地招贤榜,也算投到侯云策帐下。

侯云策率领黑雕军在西北进行系列战斗的时候,林荣正率军南征,全朝目光全部集中到了南方战场,侯云策在西北的战绩并没有引起广泛关注。

杨徽之作为陛下亲随,知道侯云策稳定西北的重要性。

侯云策出现在大厅之时,杨徽之站起来,恭敬地作了一个长揖,道:“节度使镇守西北,先败大蕃再挫回骨,扬我大林军威,保我边境平安,仲猷不能跟随左右,实是人生撼事。”

侯云策是突然崛起的新贵,根基甚薄,在朝堂中几乎没有故交老友,真正私交甚好的不过两人,一是王朴,林荣征南时,王朴曾任东京副留守,极得林荣信任,另一位就是曾跟随自己的杨徽之。

与杨徽之喝了一次酒,侯云策感到挺开心。他在郑州、凤州说一不二、一呼百应,每日里忙里忙外,众多事情等着他最后拍板,虽说累点忙点,日子过得颇有成就感。到了大梁有半个月的时间了,每天悠闲无事,日子并不好过。赵皇后病情日渐加重,不仅侯云策明白赵皇后恐难痊愈,稍稍知道内情的人,都猜到赵皇后的日子不多了。赵皇后是赵家的一个绝对重要的人物,卫王赵川赶到大梁城,侯云策自然也就不能在这个节骨眼上离开。

杨徽之离开不久,孟殊进府。

孟殊是侯府常客,来到府中,管家直接把他带入小厅。

孟殊进门的时候,侯云策正在翻看那本烂熟于胸的《太白阴经》。这本书是大武人所写的兵书,武器装备、战略思想等内容都符合西蜀、南唐、北汉及大林军队的实际情况,侯云策在黑城生活多年,对胡族武装极为了解,看此书是为了增加对中原其他军队的了解,正所谓:知已知彼,百战不殆。

孟殊行罢礼,汇报起最近收到南征之战的情报:“殿前司禁军又提拔了一批年轻将领。近年来升官最快的都是杨光义的旧部和他的十个结义兄弟,殿前司要害职位都是杨光义的人,其它将校对此也颇有意见,包括赵文。”

侯云策点头道:“陛下亲命杨都指挥使整顿禁军,安排自己熟悉的人担任要职,也算是人之常情,这样一来,杨都指挥使在殿前司禁军中就根深叶茂了。”

“都点检张永德极为信任杨光义,基本不管具体的事。都点检虽说是殿前司最高长官,殿前司实际上是杨光义说了算。殿前司副都指挥使韩通和杨光义格格不入,颇有矛盾。”孟殊说完后,从怀里取出薄薄的一张纸,道:“这是殿前司和侍卫司两支禁军的编制情况和校尉以上军官名册,校尉以上军官的基本情况也在上面。划了圈的是新近提拔的。”

侯云策仔细看了看这份名单,良久,抬起头,赞道:“飞鹰堂真是不错,孟郎你功不可没,只是在名份上亏了你。若你留在凤州,剌史之位是跑不掉的。”

侯云策所说打中了孟殊心中的一个小伤疤。他是读书人出身,光宗耀祖思想根深蒂固,执掌飞鹰堂和侯家商铺虽说权钱皆有,可在社会上的名声肯定不如刺史、将军等职位好听,以前的同事们一个个官升数级,他看在眼里也谗在心里。可是,孟殊知道飞鹰堂和侯家商铺这两个职务对于侯云策来说,远比剌史或是将军重要,成、阶、凤、秦四州,剌吏和将军各有数个,而飞鹰堂和侯家商铺都是独一无二的。

孟殊年轻脸庞有着淡淡书卷气,黑黑的眉毛微微上扬,又带着军人特有的阳刚之气。他对侯云策一直存有报恩之心,真心实意地说道:“节度使对孟殊一家有救命大恩,孟殊虽死不能报。女为悦已者容,士为知已者死,孟殊一介寒生,得到节度使看重,这是孟殊荣幸。”

侯云策点了点头,道:“赵娘子还有一些事找你,你过去一趟吧。”

孟殊行了礼,轻轻带上房门。

这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阳光已把大地照得有些过分亮了,孟殊从书房走出来,眯了一会眼睛,才适应屋外光线。他整理了衣服,快步向赵英主院走去。刚到院门就听到赵英清脆又有些温柔的声音:“宗林,过来,到妈妈这边来。”

院门没有关,半掩,院墙根种着一些绿油绿油的娇柔的小草,在阳光照耀和昨夜雨水的滋润之下,这些小草拼尽力量,绽放出一片片金黄色花朵,微风一吹就如翩翩起舞的美丽蝴蝶。

孟殊在门口静静地站了一会,深深吸了一口气,再扣住门环,“叮、叮、叮”敲了三下。进入内院,见到赵英,一阵心跳。

赵英穿得淡雅而别致,上身是白色窄袖短衣,下身是紫色长裙,一条丝绸腰带松松地束在腰间,在阳光下,就如圣洁的仙女一般。

“到侧房,我随后就来。”赵英见到孟殊,吩咐道。

这是侯家商铺每季度例行汇报,前几天帐册就送了过来。进院后,孟殊迅速把十几个主要数据在脑海中过了一遍,跟随使女来到主院侧房。

孟殊在侧房坐了片刻,听到几声清脆的玉佩碰击声,赵英出现在眼前。赵英换上了一件略有些灰暗的窄袖上衣,白晢挺直鼻梁上有几粒微小汗殊,胸口露出一小块洁白。坐在胡桌前。她见到挺胸抬头坐得极为规距的孟殊,轻笑道:“孟掌柜,这里又不是军营,你这样坐着就如穿了一身铠甲,怪累的。”

孟殊并没有转换姿势,一本正经地道:“这个季度侯家商铺总的来说不错,南来北往地货都销的比较好,铁货仍然是供不应求。”

赵英道:“孟掌柜好记性,这么大一串数字丝毫不差。”

孟殊道:“赵娘子记性更好,这些数字每天都在我脑中转悠,想忘记都难,难为赵娘子几天时间,也记得清清楚楚。”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