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太子妃
赵云安躬身接下,还得将这圣旨供奉在香案之上,才有功夫来招待内侍。
“公公远道而来,辛苦了,屋内已经置办了接缝宴。”
小太监正瞧瞧的打量他,要知道前往漳州宣旨可是美差肥差,要不是他义父马原开了口,这次还轮不到他。
想到马原嘱咐的话,小太监对赵云安很是客气:“赵大人不必客气,奴才就是个送信的,还没恭喜赵大人高升。”Ym
知府是正四品的官职,远不如待知府时那从六品可比。
这位赵大人入朝为官才多长时间,一年都不到,这升官的速度可比十万火急都要快了。
再者,除去知府之外,皇帝还让他身兼青州团练副使,可见盛宠。
赵云安脸上很是客气。
早前大伯和大哥便交代过,不管他是否看得起这些内侍,对他们都要面子和气,否则小人难防。
“公公客气了,都是陛下隆恩。”
小太监笑了笑,又说道:“赵大人,咱家这边还有一封信,是出发之前永昌伯托付的。”
赵云安心头一跳:“大伯回京了?”
“永昌伯回京诉职,可惜赵大人外放在漳州,倒是无缘得见。”
小太监不知想到什么,脸色更是和气:“永昌伯府近日来真是喜事连连,赵大人看了信便知道了。”听了这话,接过大伯的书信,赵云安哪里还有招待他的心思。
得亏小太监也是个极为知趣的,只略喝了两盏酒便托辞累了,回房休息。
送他离开,赵云安匆匆进了书房,打开永昌伯的书信来。
这一看,却是大惊失色。
“少爷?”
常顺见他脸色不对,连忙开口问道。
赵云安放下书信,捏了捏有些生疼的眉心:“大伯在信中说,陛下召娟儿入宫,陪伴太子。”
常顺虽然不机灵,但也知道此事非常不妥。
赵娟还不到三岁,还是什么都不懂的年纪,太子更是比她还要再小一岁。
赵云安叹了口气:“不只是娟儿,朝中文武百官,但凡有年龄合适、身份贵重的嫡女,如今都已经被传召入宫,养在皇后跟前。”
太子年幼,如今压根不到成亲生子的年纪,但不妨碍皇帝铁了心,将文武百官拉上这艘船。
如此一来,勋贵世家的姑娘们从小养在皇后跟前,被皇后教养,等她们长大之后,这一颗心自然是向着太子的。
赵云安忍不住叹了口气:“大哥大嫂想必要担心了。”
嫡亲的女儿,卢氏连亲生婆婆都不肯让,如今却被一道圣旨,直接拉进了宫中。
外臣的女儿,就算是再尊贵,进了后宫也是要受委屈的,这倒也罢了,只怕将来……
再者,入宫被皇后教养的姑娘有十二位,太子却只有一个!
太子妃的位置岂是那么好坐的。
常顺知道自家少爷最喜欢家中侄儿侄女,赵娟因为年幼,与赵云安的关系不算亲近,但也是嫡亲的侄女。
他开口安慰道:“左右五小姐还小,再过十多年的光景谁又知晓。”
赵云安也点了点头:“也是。”
十多年后,太子是否还活着都是未知数。
他心底阴暗的想,这集万千宠爱于一生,被皇帝和皇后推上太子之位的小皇子,身体可一直不那么强健。
而他头上的两位哥哥,如今已经子嗣满堂,最大的一个侄子比他大了足足十二岁。
因为是托钦差送的信件,永昌伯的家书也十分简单,只对家中大事一笔带过。
赵云安叹了口气,漳州什么都好,离京城远也自在,唯一的坏处就是消息不同。
京城发生了什么,他每每过了个十天半月才知晓。
想到这里,赵云安忍不住摸了摸悬在心口的那块虎符。
收起两封书信,赵云安转身进了后院。
金氏也早早的得了信,见他过来就满脸欢喜:“安儿,你升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