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耽美女生 >小知县 > 第155章 番外一

第155章 番外一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番外一,重游

纪炀一家从汴京坐轮船出发,一路不用换乘,直接顺着运河便能到潞州扶江县。

扶江县的码头,如今也是个重要码头。

每年大批香粉,葫芦器具,全都从这里运出。

承平国各处的商人,但凡路过这,都要买些回去买卖,毕竟扶江县的香粉跟葫芦,那可是一绝。

早些年他们这的土化肥也很不错,只是如今山林清干净了,只留了一些家底,供他们本地用。

好在做化肥的凌家湖早早转行做了码头的买卖,如今日子只好不差的。

纪炀虽说在汴京,但也接触不少潞州人士,潞州官员,自然对扶江县还有些了解。

他们在潞州城并未停留太久,便又坐船到扶江县。

从码头下来的时候,不少人还是对蒸汽船感兴趣。

看到纪炀一家更是多注意几眼,没办法,这一家颜值实在太高了。

可中间那个男人,怎么有点眼熟?

不过扶江县码头人头攒动,很快便看不到了。

纪炀看着有些感慨,他当年来的时候,走的可不是这条路,而是那条让原主丧命的陆路。

算下来,竟然已经过去十五年时间。

便是林婉芸也有些感慨的。

她当初跟着大哥林启过来的时候,同样是十五年前,第二次来则是跟着相公去灌江府上任,路过这里。

她虽然待得时间久,可也深知这里的变化有多深。

以前的扶江县可没有码头,更没有这么多人。

这里的码头建设得格外好,纪炀看着,就知道后续的官员时常维护,没有糟蹋他的心血。

一家三口在码头上巨大的石碑前驻足,仔细看着上面的人名。

这些都是当初建造运河跟码头的工匠名单,这么密密麻麻的名字,却有当地码头船家们每年重新描绘一遍。

让这些刻上字的字迹绝对不褪色。

纪晴林看了看,忽然道:“爹爹,有你的名字!”

有他的名字?

纪炀疑惑,当初他可没让刻自己的名字啊。

按照小晴林矮小的视线,果然在最后的部分看到他的名字。

后面还跟了一行小字。

昌盛三十六年底补录。

昌盛三十六年?那会他已经离任,好像是个叫章善的新科进士接任?

他竟然补录了自己的名字。

纪炀一时感慨,前些年他见过章善,他进京述职的时候两人还说过几句话。

没想到他竟然没拿这个邀功,要知道这些年他在京中的权势,足够让一个五品官员平步青云。

他们一家人说这话,旁边也有人听到,笑着道:“这些年好多石碑上的工匠都来咱们扶江县定居,你们一家也是这样吗?”

“对了,若石碑上有你的名字,可以去府衙领补贴,他们会安顿好你们一家的。”

当年不少工匠都留在扶江县生活,没想到后续他们还搬家来此。

看来确实有优待。

也是建了如此造福当地的运河,当地自然投桃报李。

看来这些年此处的官员们都还不错。

纪炀笑着谢过,开口道:“我们只是来此游玩,听说这里花田阡陌,十分好看。”

“那要去南边啊,女子香坊那边,都是花,快去吧。”

纪炀他们二月初出发,这会不过二月中旬,有些花已经开了。

扶江县本地百姓见怪不怪,每年来赏花的人可多呢。

不过他看着这位一看就尊贵的男主人,怎么有点眼熟?

也怪他年纪小,他今年不过是十八,纪炀走的时候,他应该五六岁的样子,不能一下子认出纪炀,一点也不奇怪。

纪炀手底下的人把行李放到客栈。

纪炀一家三口,还有后面平安,素竹里两人跟着,则在扶江县里慢悠悠转转。

码头做事的,多是凌家湖雇来的人,当初纪炀怕他们土化肥的原料用完,便坐吃山空,就让他们做这码头的买卖。

其他几个村子的人,玉家湖如今做起水产养殖,上集村依旧在做葫芦器具,现在已经朝精美的方向走了,马家湾跟三江村主要在为香粉事情忙。

当然,香粉作坊还是女子来做,毕竟打出来的名头就是,女子做的香粉更好,如今的香露等更不用说。

现在只是略略说了这几个大村,或者说大镇子的发展。

纪炀刚来扶江县的时候,下面只有这几个村子,剩下都是大片荒地。

如今的扶江县下面以这四个镇子为主,而镇子下面各有村子五六个,总共近三十了,人口更不用说。

常住人户早就超过四千,人口则在六七万左右。

是潞州实打实的望县。

林婉芸感慨:“那会你在的时候,扶江县多小啊,人口更是少之又少。说出去,都没人相信还有这样的县城。”

“其实这样的县城并不少,越偏的地方越这样。”纪炀看着眼前的一切,自然只有高兴的份。

看到从无到有的发展,很少人能忍得住吧?

从码头往南边走,很快就闻到花香,还有成群结队的女子在街上行走,有的是去香粉作坊,有的是去学堂。

纪炀等人还在扶江县官学停留片刻,这里算是扶江县的中心,以前的几间学堂,如今已经扩建。

扩建的时间有两次。

一个是在纪炀接任官员章善手中扩建。

另一次扩建则在纪炀跟国子监打擂台,让更多贫家子弟进官学后扩建。

所以,如今的规模已经让人咋舌,因为韩家如今根基在这里的缘故,不少外地学子都过来求学,而且不分男女,都能过来。

之后韩家家主韩潇当上国子监祭酒,想来读书的人更多了,甚至有不远千里留在这读书的。

纪炀他们在这转一圈,得知扶江县官员要迎来第三次扩建,或者说开分院,直接去北边墨子山建学校,否则容纳不了那么多学生。

墨子山可是好地方,埋葬不少为国尽忠的兵士。

在那建官学,也是一种传承。

估计很快就要动工。

纪炀还分析了下,发现现在的知县并非盲目扩张,主要当地的入学率很高,无论男女都能入学,更让学校需求增加。

对本地百姓来说,哪家不让女子读书,都是极短视的。

就算再不懂道理的,也会明白,你家女孩子不读书,根本不可能进香粉作坊。

便是抱着这个想法,都会让她们去读书的。

而且身边人又能带动周围的氛围,毕竟周围孩子们都在念书,只有你家孩子在家里绣花,说出去还很不好听。

既然日子好过,手头有钱,读就读了。

扶江县读书向来是不贵的。

外地过来求学的学生,也有不少女子,基本都是看在扶江县地方安全,这又富裕,女子地位高一些的缘故。

种种原因之下,再修所学校很有必要。

说到治安,纪炀没想到这里的捕头他还认识。

那就是当初在他手下做事的卫峰。

也就是现在灌江府捕头卫蓝的哥哥。

卫峰在扶江县多年,一直兢兢业业,把这里的治安维护得很好。

即使来往的人很多,同样让这里十分安全。

这也是各地商贾愿意来扶江县码头歇脚停靠的原因之一。

而卫峰手底下的人,自然从当初的几个人变成上百人,还组织了当地的百姓时时巡逻。

把从纪炀那学到的,几乎用全了。

路过官学之后,几乎就来了整个扶江县的主街。

街上店铺林立,来往的行人跟商贩更是不少,一部分街道甚至用了水泥。

看来这里一直在响应纪炀做的事。

即使他离开多年,这里依旧处处有他的痕迹。

小晴林好奇看来看去,她趴在她爹肩膀上,又去拉娘亲的手。

他们这一家三口走在街上,格外吸引人注意。

不过他们并未在街上停留,也没有往衙门方向走,而是直接去了那边花田,还未靠近,就能闻到那边的香味。

现在花田的西边,是一排排香粉作坊,以及衍生出来的香露作坊,旁边还有整齐宽敞的道路,运货的马车在这上面络绎不绝。

听说这一个作坊,便解决当地几千女子的就业。

也有男的想参与进来,可惜了人家这招牌就是只有女子做了,那香粉才好。

而且香粉作坊归在当地官府名下,坊主是当初被纪炀照拂过来的水淑敏,她把这里经营得极好。

提到水淑敏,扶江县多人都知道她。

她可是整个扶江县里,头一个和离的女子,之后带着女儿独自生活,不靠夫家也不靠娘家,她可是潞州当地不少女子中的楷模。

小晴林听着娘亲说这里曾经的模样,又看到现在的样子,一路上哇个不停。

纪炀忍不住笑,不过听娘子跟女儿夸他,到底不一样?

他们这边慢悠悠走着,路过花田的时候,还有做事的女子让他们随便采摘花朵戴。

“只要不是故意糟蹋,游客们都可以采摘的。”

这也是吸引游客的一种方法。

再说,普通人再摘能摘多少,她们这里可是花海!

纪炀给母女两个编了花环,正在这享受大自然呢,方才去放包裹的小厮匆匆跑过来,后面跟着的,则是纪炀方才还提到过的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JJ X
.
J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