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可惜,她患有心疾,早早去了。
而李承乾,最开始是一个被整个大唐都赞扬的好太子,也被李世民深深信任。
李承乾的悲剧,居然不是像读者们猜测的那样,是兄弟皇位争夺的悲剧。虽然李世民也宠爱李泰,但是李承乾的太子之位一直很稳固。李世民爱李泰一分,就给李承乾相应涨一分。比如李世民奖赏李泰超过了当时太子的规格,但转头就下诏取消了太子出用库物的限制。
李承乾的悲剧,更多的来源于中二叛逆时期遇到了一群chuī毛求疵的所谓谏臣直臣,导致xing格扭曲。
读者们叹息。李世民对李承乾寄予厚望才给他那些“忠臣”辅佐,最后这些“忠臣”却毁了原本人人称赞的太子。
可悲,可叹。
作者有话要说:偷偷摸摸的加一章。
李承乾的悲剧,在桃李的时候说得比较多,胖太子的一些剧qíng,就是来自于李承乾。
通观于志宁、孔颖达、张玄素等人的劝谏就能发现共同点――这三人几乎是比着上疏,而且措辞是一个比一个凶狠,言语一句比一句锋利。
李承乾不过盖个房子,和宦官玩乐放松一下,于志宁便上疏批评他过于奢华,甚至将他比作秦二世。孔颖达更是激烈,只要觉得李承乾一有不对地方就立马犯颜直谏,太子的rǔ母遂安夫人曾劝说太子年龄既长,不宜总是当着面痛加批评指责,而孔颖达却表示我这样做“死无所恨”,结果是“谏诤逾切,承乾不能纳”。至于张玄素,那更是无时无刻不谏,言语之急切恨不得李承乾立刻听他的。
李承乾当时正好是失去了母亲,又换上了足疾,年龄也才21岁,也就是现在人上大学的时候,被天天指着鼻子骂,心里不扭曲才怪了,耸肩。
纵观历史,不明白那些文臣,为什么非得用“骂”来显示自己的忠直。
第107章
楚铭这两个番外是不计入正文字数内的,也就是说加更。
看了番外之后,读者感叹,不愧是写大汉的虎王陛下,构架就是不一样,和许多太专注于女主周围,其他人都成了布景板的小说不一样。楚铭笔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自己的个xing。
楚铭表示,这个自己可不居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