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89
闻叔叔原来就是爷爷他们部队的,在朝鲜战场,被炮弹把胳膊削了,他就是本地人,现在是副市长,专门管城市建设这一块工作的,
我在以前就听过这个人的大名,是个非常强悍的人,现在好了,这不要睡觉就来了个枕头吗,我乐呵呵的谢了爷爷就跑了,开着车子,赶紧跑去告诉爸爸他们,这几天他们是吃不好,睡不好觉,
等爸爸他们知道这个消息后,都非常的高兴,就看见小叔跑出去,一会就端了一个大盆,饭和菜都在里面,一边吃着一边说,“刚才还不饿,现在就饿的不行了,”
实际上这次小叔的压力是最大,原来安排他在这里,给他的任务就是打通市区的人事关系,现在跑了那么长时间,没有任何结果,他能不着急吗,
爸爸和会计叔也去盛饭吃了,反正明天是星期天,我就在这里和他们聊天,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他们,
“等地批准了,就找建筑设计院的人,设计一个大厦,高度吗就弄个八层吧,底下再弄个地下室,到时候可以做仓库,一楼到四楼就做商业区,五楼就做娱乐区,六楼到八楼就做招待所,现在开始操作买地,然后再进行设计,到施工可能要有三个月的时间,以现在的施工水平,全部结构浇筑,如果快点要两年全部完工,慢点要三年全部完工,然后再装修,这样整个投入使用要四年,这样我们的整个大厦,就不用贷款一分钱,”
会计叔就说,“盖个楼房要四年的时间,是不是时间太长了,”
我就和他解释,楼房是什么样结构,然后就告诉他,这和家里盖房子不一样,就地下室一层就可能盖几个月,基础一定要打好,没有好的基础,上面的八层那是多重啊,
爸爸问我,“盖个招待所,有那么多人住吗,别到时候整天都空着,”
“爸爸,开始肯定是没什么人住的,但是时间长了,大家都知道我们的价格便宜,服务又好,一传十,十传百,那么人不就多了吗,而且办招待所是一本万利,就开始投入一些东西,然后就坐在那里收钱了,”
会计叔又问我,“晨曦,我们生产队的蔬菜可不可以在里面卖啊,”
正文童年第一百零九章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第一百零九章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小叔接茬说,“大哥你就老土了,商业大厦里面买的都是好东西,衣服,鞋子什么的,百货公司你都去看过了,里面有卖蔬菜的吗,”
“噢,”
“小叔,你这样说就不对了,到时候我们自己的商业大厦,喜欢卖什么就卖什么,到时候我们专门弄个地方,就卖我们生产队的蔬菜,谁也管不了,”
爸爸乐呵呵的说,“晨曦说的对,”
会计叔现在反而担心了,“我们农村赶集都有人管理,这里就没有人管理吗,”
“只要我们在商业大厦里,没有卖国家统购统销的粮油和其他的东西,就没有人管理,”
现在只有这样和他们解释了,你如果和他们讲的太多太深奥了,反而把他们绕住了,那样就更不明白了,
现在把到时候,什么工商局,税务局,公安局,卫生局等等都要来的事情告诉他们,估计会吓到他们了,
我和爸爸说,“马上有地方了,就把食品加工厂搬到市区来,这样豆腐的运输问题就能解决了,到时候我们送蔬菜的汽车,把豆腐渣拉回去就行了,”
爸爸问我,“那食品加工厂的十几个人,不就是要长期在这里了吗,这吃,喝,住不是很麻烦吗,再说了老婆来了,男人在家,男人来的,老婆在家,这不是要三天两头的回家吗,”
“爸爸,我们现在生产队的每天工分是三块钱吧,”爸爸点了点头,
“现在城市的正式工人,每个月的工资才三十出点头,临时工的工资就二十四块钱,一天才八毛钱,我们加工厂来一半的人,另外一半人下星期再来,大家轮流来,在关键的地方安排我们自己人,其他的就在这里招临时工,还不用管吃住,多上算啊,
这样即能解决食品加工厂的人,要在这里长期工作的问题,也能降低我们生产费用,还能腾出一半的人在生产队做事情,两全其美啊,爸爸你说对不对了,”
小叔一听把大腿一拍,把我吓一跳,“小叔干什么啊,想吓死人啊,”
小叔说,“隔壁的人,听说我们要买房子,就问我们能出多少钱,我和他说,‘我们暂时不买小地方的房子,要买大地方盖大楼房,’他就说,‘我现在急等钱用,知道你们买沈家的房子是八百块钱,就给我六百块钱我就卖了,’看见我不买,就失望的走了,不知道现在卖了没有,如果没有卖了,就买下来,正好就在隔壁,吃饭和住的问题就解决了,”
说着小叔就跑出去,一会就回来了,告诉我们,“他们家的房子还没有卖出去,现在就要五百块钱了,”
我知道这家肯定是遇到了大事情了,不然是不会卖房子的,我就和小叔到了他家,看见他正在准备出去,他见我们来了,就把我们请进去了,一问才知道,他父亲去世的早,母亲现在生病住医院,急等钱开刀,我和他说,我们先借钱给他治疗,以后有钱再还我们吧,
他摇了摇头,“现在医生告诉我,我妈手术费加治疗,预计就要五百块钱,以后就是好了,还要给她补养,钱你们借给我了,以后我拿什么还呢,反正我妈妈那里还有房子,以后我就在我妈妈那里去住了,正好还可以照顾她,”
听到这个孝顺儿子的话,我很佩服他,他没有去卖他房子,而是卖自己的房子,就证明他的老婆也是很好的人,为了证实自己的判断,我就问他老婆同意吗,他说就是他老婆先提出来的,他才找我们的,
我和他说,“沈家的房子,我们几年前买的是八百块钱,现在你的房子,我们给你一千块钱,你看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