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我在天策府等你们的好消息!
而在王珪倒台之后!
他便一跃成为了鸿胪寺的实权人物,没有人敢和他竞争!
背后一切的原因就是天策上将!
当他听到天策上将要召见他做事情的时候,当即丢下手里所有事务,立马赶了过来,同时遇到了京兆府主簿马周,从京兆伊崔龟从那里知道,马周将会配合自己处理东瀛遣唐使案件,态度也是好得不行!
和辛启珍兴奋不同,马周是有些懵逼的,他在京兆府处理着公务,却是被京兆伊崔大人打发到天策府来。
并且还要去装东瀛罪犯,这让马周有些心不在焉。
并非他不想将东瀛罪犯绳之以法,相反他比谁都想,可是东瀛人特别是东瀛遣唐使受到朝中某些大佬照顾,据说就连当今陛下都曾开口让下面的官员优待东瀛遣唐使,上次东瀛遣唐使犯事就他马周带人抓的,可结果却是当天就放了回去。
如今陛下让天策上将来处理此事,虽然他没有见过天策上将,不过对于这位天策上将他也有些耳闻,纨绔无能、不学无数,陛下让这样的人来处理此事,多半是走个过场。
因此马周对这次天策府之行是不抱什么信心的。
“辛大人如此兴奋,难道是对这次行动充满信心?”
马周有些不解道。
“那是当然!”辛启珍信心满满的说道:“要是陛下选其他皇子处理这件事,我多半没啥信心,可陛下挑选的是天策上将殿下,此事绝对能成!”
“此话怎么讲?”马周越发好奇问道。
“马大人,你有所不知啊!我辛启珍这辈子有幸能和天策上将殿下一同出使突厥,这才让我知道了天策上将殿下的勇武谋略,面对突厥可汗和部落首领面不改色,用一根烧火棍便射杀一头千米高空中的大金雕,个人魅力更是无限,引得突厥部落公主主动投怀送抱!”辛启珍满眼崇拜的眼神说道。
“烧火棍打鸟?突厥公主投怀送抱?”马周楞了一下,继续问道:“辛大人,能否具体说一下。”
“咳咳,咱们还是先进去见过殿下吧!具体事情等有时间,我具体再跟你说。”
辛启珍说着就朝着天策府内走去,马周也连忙跟上。
天策府中。
李佑面见了辛启珍和马周。
“你说你叫马周?!”李佑又惊又喜的问道。
对于马周,李佑可是再熟悉不过了,这位可是仅仅用了十五年时间就从寄人篱下的闲人,成为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
更为重要的是,马周不仅是大唐名相还是大唐贤相!
马周少孤贫好学,武德年间为补州助教,后辞官西游长安,客居中郎将常何家,得起推荐为京兆府主簿,一次他为何常书写奏章,所论二十余事,皆切中时弊,唐太宗即日召见,任命为门下省任职。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任中书令,兼太子右庶子。
他劝唐太宗以隋为鉴,省徭役,恤民力,如贞观初之节俭,慎选地方官吏,对诸王勿过优厚,勿令宗室功臣世守封土等,多为唐太宗所纳。
在担任中书令期间,规劝唐太宗要处理好与太上皇李渊的关系,处理好诸王的问题,处理好近侍人员的问题、“节俭于身,恩加于人”,重视州县官员的选任。
总之,马周在贞观年间,针对当时存在的诸多重大问题进行利弊分析,并及时上书唐太宗,或者使已经出现的失误得到纠正,或者见微知着,提示了对将要发生的事情进行干预的原则和方法,从而为贞观年间的政治改良乃至“贞观之治”的形成和延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马周的政论虽然是围绕特定时期的具体情况而展开的,但他所阐发的许多观点,却具有一定的普适意义和价值,因而得到了后世历代开明统治者的重视,甚至成为此后一千多年当政者处理政治和社会问题的基本思路。
“臣的确是叫马周!”马周有些疑惑,“莫非殿下认得我?”
“哈哈,当然认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