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七章朝堂巨变
梁王、太常司马珍之面如土色,低头看着地面,不敢出声。祠部尚书阴友齐见状出班高声道:“臣以为不可。”
一片附和声中出现反对之声,众人侧目,看清是祠部尚书阴友齐,这个时候出声反对风险极大,一个不好便要家破人亡,尽皆沉默,静观事态发展。
琅琊王司马德文精神一振,道:“阴卿奏来。”
“宋公功济天下、道振生民,理应封赏。然九锡非人臣之礼,臣以为当等宋公平灭杨安玄,献俘阶下之时再议封赏不迟。”
五兵尚书董怀出班奏道:“臣以为阴尚书所言甚是,可先授宋公为相国、太尉、总百揆,加督中外诸军事,扬州刺史不变,待宋公平灭杨安玄之后,再论九锡之赐不迟。”
有阴友齐和董怀带头,朝堂上总算零零星星有人出班附和。
刘穆之冷哼一声,道:“阴尚书,你与杨安玄向来关系密切,莫非里通于他,有意针对宋公?”
众人皆知阴友齐的两个儿子是雍公麾下的重臣,若说他与雍公没有关系绝不可能。
听到刘穆之厉声喝斥不少人为之担心。阴友齐神色不变地道:“刘仆射何出此言?若军情司查明愚与杨安玄私通,刘仆射尽管派人逮愚入狱治罪便是。”
军情司严密监视着阴府,阴府中有不少仆役是军情司的耳目,但阴友齐从不与杨安玄联络,在家中亦不与妻儿谈论杨安玄,要传递消息都通过暗卫的暗桩,军情司抓不到阴友齐的把柄。
尚书是朝廷重员,刘裕不可能无缘无故治罪。当年桓玄篡位后将天子和琅琊王困于寻阳,阴绩是少数几个一直跟随在侧的官员,忠义被世人称颂。
何况阴友齐在京中多年,交朋结友姻亲故吏亦不在少数,散骑常侍温和之愤然道:“刘仆射要欲加其罪吗?”
虽然刘穆之贵为尚书左仆射,是宋公在朝中的代言人,但他出身寒庶,并不被门阀所接受,不少门阀子弟因为出身看不起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