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8章 农家生活
这要在后世,绿色食物就是达官贵人家,也未必尽然。
“来来…多吃点,这河蚌好像比以前的肥…”母亲招呼道。
她当然不明白,眼前的土根可不是从前那个胆小少年,现在的他水性超一流、胆子更大、潜水憋气时间更长。
这些又大又肥的河蚌,都是他到深水湖底里挖来的,他专门准备了一个短柄小铁耙。
母亲忽然念叨,“土根,摸河蚌就在湖岸檐近的地方弄,快到中秋了湖水也特凉,千万别去湖心,万一脚抽筋可就危险了。”
土根是家中独子,江浙一带风俗是重男轻女,所以,平时的土根在家里很少干农活,下河摸河蚌掏螺蛳的,那纯属是他作为男孩子的个人爱好。
他从小被父母亲先送到乡镇私塾念书,这二年又送到城里去念洋学堂,父母亲都希望他将来有所出息。
几天前,就是父亲陈少安到城里学堂接土根回家,顺便接了单生意,结果就是这单生意,要了他的命。
现在丈夫死了,薛婉珍也没有能力再供儿子上学去了,而且还不得不让他出来做些事情,否则,家里生活和债务怎么办?
“晓得了嗯嬷…”陈天华连忙点头应诺。
他嘴里安慰着母亲,心里却暗忖,这湖水浅的地方,河蚌早被别人摸得差不多了,不到深水处,哪来的几大脚盆河蚌呢。
江南一带的水田,从唐朝开始,就已经是一年双季水稻,分为早、晚稻,乡下多为吃新米。
但眼下的大米,跟后世的东北大米是没法比喻,不说米的颗粒大小,而说是米的表面。
时下的米粒,看上去比较粗糙,许多是半谷半米的样子,确切地讲应该叫谷米。
这是因为清末乡下,还没有自动脱剥稻谷壳的打米机器,全靠村民们手工用臼杵锤打,然后用簸箕扑甩谷壳,但还是剩下不少谷壳沾在米表面,怎么可能弄得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