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唐技师 > 第386章 大赚一笔

第386章 大赚一笔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再就是路了,古代的路况多数都非常糟糕。而且马车的轮子还没有橡胶车胎,颠簸容易导致木质车架松散。若是陷入泥泞,则更糟糕,需得先把车上的货物卸下才能脱困,来回折腾下来,四轮马车的优势便都抵消掉了。

但是对如今的李应来说,四轮马车却依然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首先,若赵郡李氏掌握了四轮马车的技术,这就是独一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再者,有了李牧的‘包铁板车’的启发,运用包铁的技术,可以加强车架的强度。而驾驶马车的车把式,垄断五成以上‘车马行’生意的赵郡李氏,最不缺的就是这样的人才。

至于路况,太原路和陇右路正在修。实在不行,只在城内使用也是一个大进步,照样卖钱,这都不是问题。

李应心知四轮马车的重要性,所以才如此激动,担心李牧反悔,忙不迭地去取钱了。

西方发明的“转向差速器”经历了两个大的阶段,后世汽车上普遍使用的转向差速器,其实是非常近代的产品。那是各种合金齿轮发明之后,才逐渐演变出的东西。而在此之前,西方普遍应用的转向装置叫做‘转向架’。把四轮车的前两个轮子装在一个车架上,后两个轮子装在另一个车架上,两个车架上由一根立轴连接,这种“四轮车”其实就是两个‘两轮车’的组合。

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个问题,却一直到15世纪才得以解决,之前的数千年,人类的思维像是被屏蔽掉了一样,不得不令人唏嘘。

前后两个车架做得一般大,适合运货。前小后大,适合载人。李牧打算制作的‘房车’,便是前小后大的样子。

李牧收了李应的一千两黄金,叫他明日去‘专利司’取专利,然后便从作坊离开了。至于明日李应看到专利后是否会跳脚骂人,李牧就管不了那么多了。这买卖又不是强买强卖,你情我愿的事情,后悔也是活该。

……

翌日,高昌使团辞行,李世民为表对高昌归附的赞许,特破例出城十里相送。李牧也在送行之列,与鞠智盛依依惜别。就在高昌使团临行之际,李牧还与鞠智盛做了一笔大买卖。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