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第 30 章
不过,寻常百姓家,尤其是这种朝不保夕的人家里的孩子,能吃苦耐劳,但大都不怎么机灵,跟内务府安排过来的人没得比,他儿子怕是看不上。
弘昱答应下来,还特意把郭罗玛法和小舅舅也请过来,郭罗玛法可是做过吏部尚书的人,看人的眼光必然比他好,小舅舅头脑灵活,又比他熟知大清国情。
他们四个都掌一遍眼,也免得落下合适之人。
“如何算合适之人?”小舅舅保泰头一个发问,殿下一直在收罗工匠,但农户之中想找工匠可不容易,更找不到手艺好的工匠,总不能是要找会侍弄庄稼的农户吧。
“小舅舅之前不是说可以采买一批签死契的奴仆吗,再让府里的匠人教他们手艺,那样我便不缺工匠了,京城物价高昂,与其去京城买,那不如在受灾的地方买。”弘昱解释道。
这话在其他人听来实在是天真,此去京城上千里,买了奴仆,要吃饭、要住宿、要坐车,这些费用加起来已经超过了奴仆本身的价格。
在这里买奴仆,并不比京城划算。
科尔坤知道小皇孙有记账的习惯,前些日子买的那些工匠便都有记账,划算与否,待到京城,小皇孙自己就能想明白,所以并不打算劝说,左右这个差价并不大。
比起两地的差价,他更关心天资卓越的小皇孙更想买什么样的人?
“活不下去的,没有案底的,八岁以上的,没有亲人的,同时符合这四条以上的人就是合适的。”
出海本就是搏命,能安安稳稳愿意在大清活下去的人,又何必牵扯进来呢。
弘昱不知道皇玛法大赦天下的频率是几何,就怕有些人踩着线违法犯罪,普通的作奸犯科是不会被判处死刑的,也不属于遇赦不赦的十恶罪,遇到大赦天下便能够被无罪释放,就怕有人钻了这样的空子。
为了避免麻烦,只要有案底的,那就算了。
至于年龄规定必须八岁以上,是因为时间门着实紧迫,距离一废太子还剩不到十年的时间门,若真带个如他一般大的小娃娃回去,跑路时还没成年呢,是助力还是累赘都不好说。
没有亲人这一条就更简单了,也是在为日后跑路做准备。
弘昱是根据跑路制定的选人标准,但旁人不知情,听到这四条选人标准,难免会觉得奇怪。
说仁慈,只肯要八岁以上的,说残忍,但又只要活不下去的。
科尔坤提醒道:“若是按照殿下的标准,怕是找不到几个合适的。”
“宁缺毋滥。”
弘昱也没打算走人海战术,关键是走不成,真要是弄个万把人,弹劾直郡王府的折子就能把他给淹了。
直郡王乐呵呵地撸了一把儿子的小脑袋瓜,瞧瞧这成语用的,不愧是他生的。
“等着,我去同你额娘和三叔说一声,让车队暂时在这里休整一番。”
福晋和女儿们就甭去了,灾民有的惨到衣不蔽体,不能让女眷瞧见。
至于老三,不是要写什么游记吗,为了写游记连马都不骑了,得坐在马车上写作,车队是走是停、停在哪儿,都碍不着老三的事儿。
直郡王跟福晋能据实以告,但到了老三这儿,就得换个理由了。
“我去附近几个村落看看灾民的情况,车队先在这儿修整一番,你要不要同去?”
不要不要。
“文章讲究一气呵成,大哥先去吧,我留下把这篇写完。”
他路上不小心睡着了,得赶紧把落下的补上才行,就不去了,再说泰州是皇阿玛这次下江南特意救济过的地方,去那里视察民生,夸得花团锦簇,有脑子的人都不会信,可要照实写,他像是那没脑子的人吗。
不去不去,坚决不能去。
直郡王见怪不怪,就知道老三不会去他才特意问这一嘴。
“那你好好写吧。”
等老三的游记写出来,他也买一本好好看看一气呵成的文章长什么样。
直郡王前脚刚走,后脚诚郡王手上的笔便撂下了,此地山清水秀,他先去探访一番,寻一寻灵感,回来写文章便可一气呵成。
和御驾分开不到半日,甚至还未到午膳时间门,连城池都未进,在这荒郊野岭,车队就这么停下了。
爷要是和直郡王一样是去视察民生,三福晋也就不说什么了,那是皇阿玛交代的任务,可自家爷带着田氏跑土堆上采花算什么,是把这荒郊野岭当后花园了,还是把田氏当采花女了,她们可是和大哥大嫂一个车队,爷这不是给她没脸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