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八章 这是咱们吃饭的碗
乔三木也说:“师哥!刚才在台上,您可真把我给吓坏了,好些东西,对词的时候都没有啊!全都是您新加进来的,我差一点儿就接不住了。”
“想什么呢,对词的时候,要是一字一句的全都准备好了,那还叫相声吗?那叫新闻联播。”
萧飞说着,拿过他的折扇,手一抖就打开了,放在身前轻轻的摇着。
“还有,我要是提前都让你给准备好了,到时候,你还能有那种真实的反应吗?”
乔三木一怔,什么意思?
他没听明白,一旁的栾芸博听明白了。
在郭德强的徒弟当中,他虽然不是最早和萧飞一起搭的,但却是搭档次数最多的一个。
萧飞的现卦,有的时候,也让他措手不及,甚至直接能楞在在台上。
可是等到下了台之后,再一琢磨,好像他当时的那种反应,反而会让包袱的效果更好。
现在听萧飞说了,栾芸博才反应过来,敢情包括他们的反应,萧飞都提前设计好了,就等着现卦抓出来的时候,让他们自己表现出最真实的一面。
这可真是把相声都玩到家了,不光要设计包袱,推敲好每一句词,就连搭档的真实反应,甚至连观众的反应都给算到一处去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
难怪连郭德强都时常的感叹,萧飞是相声门里百年难得一见的奇才呢!
“记住了,相声没有固定的模式,更没有固定的台本,小潘,小孔,我平时让你们把转天要说的段子,台本准备出来,为的就是让你们在写的时候,自己思考,看看哪一句话应该在什么地方出现才合适。”
“站在台上说相声,你不光得考虑你的平铺直叙,三翻四抖,包袱该在什么地方,更要将所有可能发生的状况都考虑进去。”
众人闻言,赶紧打起了精神,这可是长能耐的时候。
师兄弟们愿意听,萧飞也愿意说,像这种舞台经验的传授,其实才是最宝贵的。
“比方说,你今天说一个《打灯谜》,谜面刚说出来,底下有个观众直接把你的谜底给刨了,你该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啊?
直接死台上了呗!
有些人下意识的看向了孔芸鹏。
这种情况还真的出现在德芸社的舞台上,就是前些日子,孔芸鹏跟着李文峰先生上台说《打灯谜》,他刚说出来一个谜面,底下就有人搭茬儿,连着刨了好几个。
最后孔芸鹏都傻眼了,他也没遇上过这种情况。
也就是现在的观众,真心喜欢德芸社,对德芸社的年轻演员更多了几分宽容,不然的话,真要是让观众给赶下去,孔芸鹏这辈子都别想再登台了。
因为,观众不会再认这个人。
观众刨活确实不对,可人家是买票进来的,是台上演员的衣食父母,就算观众不对,该站出来圆场的也得是演员。
最后那件事还是李先生连连跟着观众讨情,才算是圆了过去,不过最后的演出效果,自然是没法说了。
下了台之后,孔芸鹏连着两天都没缓过来,背地里不知道哭了多少回。
“小孔!我不是说你,而是让你长记性,在遇到同样的情况,你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