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 风云际会46 王允。
数了一圈,王允不得不承认,只有那对他一直忌惮的父女更靠谱一些。
他闭上眼睛,长长地叹了口气。
*
宣室殿内,一场隐秘的谈话已进行到尾声。博山炉腾起袅袅烟雾,淡雅清香在压抑的空气中缓慢扩散。
小皇帝穿得非常正式,除朝会外,他少有这样隆重的时候。
他对面的老者亦着朝服,郑重行礼,垂首道:“事已至此,唯有放手一搏,臣意已决。”
“司空。”小皇帝动容,迅速起身来到老者前方,亲自扶他。
老者婉拒了小皇帝的搀扶,正色道:“此乃臣之本分,陛下万不可如此。”
小皇帝悬在半空的手动了动,最终还是默默收回去。他说:“吾会派虎贲护送德祖。”
老者眉头微皱,正要说些什么,小皇帝先一步打断了他的话:“此行万分凶险,却又至关重要,诏书必须送到南阳。”
听完小皇帝的理由,老者不再坚持,行礼道:“臣代德祖谢过陛下关怀。”
王允总觉得朝廷没了他不行,小皇帝无人依靠,但其实忠于汉室的人还是挺多的。
杨彪,现任司空,出身弘农杨氏,又一个四世公的名门望族,与汝南袁氏相比,似乎显得十分低调。
董卓掌权时,杨彪不像王允那般积极组织刺董行动,董卓死后王允掌权,气势愈盛,杨彪也没站出来跟王允打擂台,朝廷让他当什么官他就当什么官,突出一个老老实实。
直到李傕郭汜以“清君侧,诛王允”的名义围攻长安。
被写进起兵口号里的当事人王司徒压力过大,多日精神不济,小皇帝体恤老臣,给他放了假,让他好好休息,千万别把乱臣贼子的惑众妖言放在心里。
王允不在了,事情总得有人负责,于是低调的杨彪被提了上来。
杨彪掌权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与小皇帝讨论该向谁求援,君臣二人一致认为,只有吕布能解长安之危。
当然不能让吕布白干,之前拖着没批的益州牧赶紧给人家落实了,再封一个车骑将军的职位,把王允一直卡着不放的开府权给出去。
除了吕布,杨彪还大胆地建议小皇帝把吕昭也封一下,反正封不封的人家都是实际上的一州之长,卖个顺水推舟的人情罢了。
诏书拟好,然后就是运送了。
李傕郭汜虽然把城围了,但长安太大,前后左右一共十二座城门,敌军总有顾不上的边边角角。
杨彪提出由自己的儿子杨修携诏书突围,前往南阳报信。
小皇帝开始不同意。杨彪就这么一个儿子,还是十多岁时才得了,宝贝得很。老爷子都这把年纪了,很难再有子嗣,万一杨修出了意外,他可怎么活?
但杨彪十分坚持,称杨家世食汉禄,若不思报国,与禽兽何异?
小皇帝拗不过固执的杨彪,最终还是答应了。
杨彪正欲起身告退,小黄门跌跌撞撞地入内,带来了城门已破的坏消息。
“怎么会?!”小皇帝微微一愣。
“是、是中郎将胡轸叛变了……”小黄门跪在地上,瑟瑟发抖,“太尉已经把他抓出来斩了,但是……”
但是来不及了,西凉军像奔腾的海啸般涌入城中,根本拦不住,朱儁正带领中央军与其巷战,尝试夺回城门。
此时再纠结谁叛变了毫无意义。小皇帝闭了闭眼睛,霍然起身,冷冷道:“传朕命令,让虎贲营前去护送朝臣及其家眷尽快入宫,而后封闭宫门,严加防守。”
小皇帝冷静的态度有效地安抚了周围人,小黄门定定神,领命而去。
杨彪也带着诏书告退了,他得赶在城内彻底乱套前把儿子送走。
小皇帝抓住杨彪的手,用力地握了一下,二人短暂地对视,眼神皆炽烈如燃烧的火。
*
“……杨德祖受了不轻的伤,已经托给华神医医治了,应当无大碍。”荀彧的声音已经不像之前那么严肃了,“破虏将军还在路上,我先令公瑾领两万人进驻武关,防止西凉军南下。”
“再有七日,不,五日,我就能到了。”孙坚道。
倒不是孙坚磨蹭,他之前负责汉中防卫,兵马交接也需要不少时日。
吕昭眼眸低垂,纤长的睫毛遮挡了眼底的情绪。她忽然问:“王司徒如何了?”
荀彧目光闪烁,不易觉察地顿了几秒,缓缓道:“王司徒自尽了。”
既然打着诛杀我的旗号进攻长安,那我死了,你们也就没有动兵的理由了吧?
秋日透骨的凉风送来远方的喊杀声,王允身穿朝服、头戴进贤冠,伏在桌案前奋笔疾书,嘴角勾起一抹奇异的微笑。
这是老夫最后一次向陛下进言了,他想,主要内容竟然是举荐那小妇人当什么官……这可真是太荒谬了。
王允将写好的奏表交给管家,命他送去未央宫。
管家意识到了什么,慌忙跪下。
“不必如此,送完赶紧逃命去吧,至于老夫……”王允挥挥手,转身回屋,关上了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