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劝言
北都王的案子因牵涉到国家安危之本,因此连坐的格外厉害。他倒台后,从前他荫蔽下的郡王,宗族,军队无一幸免,该杀的杀,该裁撤的裁撤,在北都王隶下供过职的官兵也统统降职到底。官员们因怕自己的仕途受到牵连,也都不大敢启用这些人。
他们中或许真的有潜伏极深的奸细,但是绝大多数人只是无辜受累,却从此背上了卖国嫌犯的烙印,一辈子也难以翻身。
这就是在大景的政治斗争中站错队的代价。
李保全这么一说,叶倾怀便明白了。
难怪他明明是武校魁首出身,却到了四十多岁还只是个禁军的小小校尉。
李保全继续说道:“奴才听说他在入伍禁军前,在京畿九门卫里当一个守城的小卒当了十几年,年年考核优异却年年不得提拔,后来还是调到禁军后,积累了些功绩才得了个校尉当。陛下若是想破格提拔他,恐怕……”
这确是个棘手的问题。虽然她的本意并不是要重用他,不过是无人可用,想让他暂时顶上罢了。但若是他的履历有污,只怕连暂时顶上也困难。
“你可有别的合适人选推举?”叶倾怀问李保全。
李保全这样劝谏叶倾怀,按理说应当还有后话,不想他却摇了摇头道:“陛下若是想要忠心可靠的奴才,奴才倒是有人可以推举。但是右衙卫掌管着城防大事,拳脚上没有点功夫可不行。而且右衙卫比左衙卫人多,各司各部之间的关系也繁杂得多,换个外人去管一时半刻的也上不了手。”
叶倾怀神色深沉地盯了他半晌,突然对他笑道:“李公公,你变了。”
李保全被她这句话吓了一跳,蓦地跪了下去,垂着头不敢说话。
“快起来,朕又不是吃人的暴君。”叶倾怀立即伸手将他扶了起来,解释道,“你性子谨慎,若是搁在从前,无人推举,你是不会与朕说这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