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九十章 激辩(二)
所以,对日需品,诸如:酒、茶叶、盐、铁锅这类的商品的需求,它是有一个上限值的。
我从来没有说过不卖日需品。而是日需品和奢侈品相比,量要小。这就是我在奏章中写到的,要将贸易总量提到百万两白银的级别以上,方才有效果。
我敢问刘老大人一句,我朝的丝绸、玻璃、烈酒,对草原上的贵族没有吸引力吗?”
张昭讲到这里,武英殿中的大部分人都听明白。
说白了,就是用日需品把鞑靼人“勾搭”过来,形成相互信任的贸易基础。然后,把奢侈品大量的在贸易中卖出去。奢侈品的销售对象根本不是那些鞑靼牧民,而是那些贵族。
至于说鞑靼贵族会不会买丝绸,玻璃,烈酒,这是基本不用想的问题。国朝的丝绸行销海外,千金难求!
大明肯卖,草原上的贵族绝对会买。只不过,他们以前是靠抢。商队偷偷出塞那点量,根本无法满足其需求。
最后,总的算下来,大明是赚钱的。
这就是张昭说的贸易顺差。
李东阳轻轻的点头。难怪李幽给他回话,张昭说要到百万两白银以上。原来在这里等着的。
刘宇微微愣了一下。他精心准备的问题,就这样被张昭三言两语化解。他总不能当众说瞎话,说鞑靼贵族不喜欢丝绸吧?
张昭出列对弘治皇帝行礼,朗声道:“陛下,贸易的商品,一定要严加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