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6章 千头万绪
眼下关中形势复杂,杨修被软禁,陈王刘宠、辅国将军伏完、唐夫人等人各自为战,却无法联合,赵云又一直留在潼关,天子是生是死,诏书究竟是什么内容,众说纷纭,虽然还没有人跳出来,暗地里串联的人却不少。
了解了关中的详细情况,孙策没有再犹豫,他与郭嘉反复商量后,决定给贾诩一个表演的机会,争取能拖延一段时间,以便集中兵力包围冀州,迫使袁谭投降,减少不必要的损耗。
谢煚送来的不仅是情报,还有一封家书,里面提到了杨修想纳其次女为妾的消息。家书到了谢宪英的手中,又经由袁权之口转告孙策。在鄙视杨修利用门户占人便宜的同时,孙策再一次体会到了谢家的不安和急迫,为了能翻身,他们已经顾不上什么体面了。
安抚会稽人迫在眉睫。
孙策找来张纮、虞翻,让他们商量一个方案。虞翻就是会稽人,他早有想法,却不能表现得太积极,假模假式的表示自己不宜参与此事,应该避嫌,被郭嘉毫不客气地调侃了几句。
张纮知道虞翻的为难之处,主动提出一个方案:以永宁、太末两县为界,分会稽南部为郡,以东治为郡治,设三县,可以安置一些官员。会稽南部多丘陵,农耕不发达,但是适合种茶及一些经济作物,很有发展潜力。东治附近的山地有大量的优质木材,造船业一向发达,只是缺少投入和有效的管理。经过几年发展,已经具备了经济基础,民间资本更是有相当实力,是时候对会稽南部加大投入,进行有效开发了。
孙策觉得这个方案不错,一郡三县,也能安排一些人,对会稽人应该有一定的吸引力,还能利用民间资本来发展造船业,这是一个两全齐美的方案。
虞翻也提出一个建议。《论衡》已经校订完毕,剩下的就是印行天下,盛宪等人闲了下来。他们打算编一部《会稽典录》,但这部书用不了太多人,而且局限于一郡,规格不高,他建议将盛宪等人调去辅助孙静,正式对余杭一带的古玉进行系统性的研究,争取写一部有一定水准的专著出来。
早有初平四年,孙策初入会稽,就曾嘱咐孙静在余杭、钱唐一带收集古玉,孙静也做了,但他一来生性淡泊,二来学问底子也不够,这件事不温不火,成绩有限,只能证明余杭、钱唐一带有过古国,但这个古国究竟是什么样,有多大规模,又有什么历史,现在一概不清楚。既然盛宪他们闲下来了,就让他们去协助孙静,按照杨修在豫章时的方法,做一个正式的调查,从古玉收集到故老传说,一一整理出来,写成专著。